376、金粟庵并蒂莲,谁人不识顾阿瑛

标签:
吴文化走读苏州昆山亭林公园并蒂莲顾阿瑛 |
分类: 别样风景 |
376、金粟庵并蒂莲,谁人不识顾阿瑛
元代的历史不太关注,但是传说中的七百年前的并蒂莲,我们却听说。听说归听说,但真正认识并蒂莲的人却不多。这次冒着三伏天的艳阳,在昆山亭林公园的石砌驳岸的池塘里,真实地看到了那些硕大的并蒂莲荷花。
看到并蒂莲,自然就想起顾阿英。顾阿瑛(1310-1369)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顾阿瑛出生于昆山望族,据说是南朝学者顾野王的后裔。曾授会稽教谕,不肯就。其才性高旷,精于音律,擅长吹、拉、弹、唱,少轻财结客,以声伎广交四方宾客。他会海内文士为乐,筑别业于茜泽西(今正仪镇东亭)"玉山草堂"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建筑群总称为"玉山佳处"。
传说玉山佳处占地十分广博,共有二十四处景点组成园林群。那么顾阿瑛的财富来源何处?有说顾阿瑛经商致富,也有说是朱元璋因得到顾的帮助统一天下后,致使顾聚财。说法不一,但如果从生卒年份来看不太可能是朱元璋的恩赐。顾在正仪主持雅集,活动时间长达33年,举行雅集182次之多。参加雅集的人士几乎囊括了元代后期的知名人士。既有本地的文人,也有因流寓、游学、仕宦而经过吴中的南北人士;既有蒙古人、色目人,也有释、道;既有诗人,也有书画家和戏曲家,至少222人。顾阿瑛是元末众多风流人物中,最令人瞩目的一颗明星。他以昆山富豪的身份,用其大半生的精力从事雅集活动。人称顾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主持玉山雅集,成为玉山雅集的东道主、首席诗人。而这些聚会被称为"玉山雅集"。
而赏并蒂莲荷花则是雅集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并蒂莲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说是在元代从印度引进的。传说顾阿瑛曾资助朱元璋反元,后朱得印度使臣的贡品天竺名种“千叶莲”,赐于顾。但此说法也有点牵强,最大的可能是顾阿瑛经商海外,从印度得到此种。此花因而落户于正仪东亭顾阿瑛家。并蒂莲由顾阿瑛手植,有“双萼并头”、“四面拜观音”、“九品莲台”诸名称。花头簇生有多至13个的,而以“双双并蒂”为最佳。此荷花并不结果,因此很难培植。为此顾阿瑛在园中东亭荷池底铺以石板,板上钻孔,荷梗从孔窍钻出,以防被人挖掘,所以并蒂莲才得以枝繁叶茂,流传至今。花蕾开放的时候会从一支莲梗上开出两朵甚至多朵荷花。但我这次看到大概就二三个一起聚合的并蒂莲。花蕾也特别大,而且两三个花朵聚在一个花梗上,一旦开放重量特别大。如果没有加固支撑的话,那花朵就会压断莲梗,掉进池水里。由于并蒂莲是并排地长在同一莲梗茎上的两朵莲花。人们常常以此来比喻恩爱的夫妻,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顾阿瑛由此命名此处为 “玉山佳处”,每年花开季节顾阿瑛广邀友朋,召集诗酒雅集,一时成为名流聚集之处。历史上的玉山雅集,可以与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相媲美。而其参与人数和举办雅集时间之长都为中国历史上文人雅集之首。
顾死后,此花日见凋零,渐渐被人遗忘。600多年后直到民国初期,时任交通部长的叶公绰,偶得一方古砚,背面刻着一朵并蒂莲,並留字:“此花出于正义东亭顾阿瑛故居”。于是叶当即冒雪至正仪寻访探访,終见此花。但见园内墙倒池废,一片败落景象。叶返回上海发起成立“顾阿瑛故居保护委员会”,对原有并蒂莲池进行疏浚修葺,重建“东亭”称名“君子亭”,集资修膳故居。现在从唯亭进入正仪的一条公路也是命名为君子亭路,正与叶恭绰修亭保护有关。1934年叶恭绰又携记者摄影师数人前往采访,回沪后报上竞相报道,此花名声远播,前往赏花者络绎不绝。为方便游人,叶特命快车在正义车站停车一分钟。
叶恭绰当时曾写了首词,赞美此花《五彩结同心》,词曰:
1934年9月1日《申报》载有《叶誉虎莅正仪探荷》消息。1934年夏,叶恭绰邀友一行专程来东亭赏荷,摄影名师郎静山及报社记者同来。而后数期《申报》、《新闻报》以显著版面介绍叶氏等人赏荷盛况,或刊有赏荷影照,或以配词介绍并蒂莲荷花特色。此后每到正仪东亭荷花盛开的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竟使当时的京沪快车破例停靠正仪小站,以便赏荷游客,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1935年7月9日《申报》载有《两路局昨发三通告》正仪站停车一分钟消息“自七月十五日起、至八月十四日止、京沪上行第二十二次快车、暂行在正仪站停靠一分钟、以便沪上人士前往赏荷”
1950年,江苏省昆山县政府决定恢复传统名花,特在玉峰山东斋前修建了约三百平米的荷池,将东亭的并蒂莲残荷移来。另据《正仪镇志》记载,1956年冬,亭林园首次移植了并蒂莲,而后培植成功,次年4月1日《昆山报》报道了昆山亭林公园“建了一个四周石驳,面积437平方米的荷池,移栽了东亭‘千瓣莲花’”。这就是我这一次看到的亭林公园内的并蒂莲。并蒂莲国内绝非少见,但当属昆山亭林公园内的并蒂莲最美,堪称稀世珍品。既然古物保护成功,我辈有幸能目睹七百年前的珍品,至于究竟移植何时?那就无关大局了。
亭林园并蒂莲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并蒂莲集中养殖基地,并蒂莲历来所开之群花中都未见结实现象,荷花专家曾用生长过并蒂莲花的藕种反复进行培植试验,结果都不能生成并蒂莲花,证实其不可遗传,只能天然生成。亭林园中的并蒂莲成片植栽,开花时,虽多见双心,但亦有一心或多心,经过精心培育,据《亭林园志》记载,花池中曾有一枝开过十三头。在1985年,曾有亭林园职工点数一朵花瓣,竟有2601枚之多,花朵因负荷过重而低垂。
“文化大革命”中君子亭被毁,并蒂莲幸被亭林公园及时移植成功。据《亭林园志》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并蒂莲还曾移植到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湖。但结果如何?好像并无下文。因种种原因,各地至今尚未形成独特的并蒂莲花群,由此可见由东亭移植到亭林园的并蒂莲,仍属世上少见。
顾阿瑛除了在正仪镇东有玉山佳处并蒂莲之外,他在昆山正仪古镇北巴城南,阳澄东湖边另有隐居之所,称为金粟庵。所谓庵者,或许也是他晚年看破红尘,避难隐居修行的场所。据说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占据平江(苏州一带)后,"欲强以官",顾阿瑛不就,并削发作家僧。那么金粟庵很可能是他的家庵,也是他的归宿。金粟庵周边是傀儡湖和良渚文化绰墩遗址,当地历来传说是唐代伶人黄幡绰的墓地。顾阿瑛当时隐居此地,是否想到有唐一代名伶黄幡绰,避安史之乱流落归乡,最后死后安葬在此呢?
绰墩和金粟庵旧迹,我去过多次。曾经在那里采访过当地村民,知道顾阿瑛和黄幡绰的故事。知道他们两位都曾经是昆山腔的奠基者和推广者。作为具有五六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我们除了有好奇之往外,更多的是一种对悠久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敬畏。
20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