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2020-04-20 19:40:13)
标签:

旧街巷

吴文化

拙政园

迎春坊

分类: 姑苏区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明清时代,临顿路跨塘桥东面竖有一个牌坊。上书:迎春坊。每当暮春三月走过这里,你就会看到坊边拙政园围墙上露出一片紫色花。这就是明文征明在正德年间亲手植下的,现在被称之为文藤的紫藤花。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在工艺美校读书求学。我每天会沿着迎春坊后来叫东北街,走过一间间的店门,经过一户户的民居。清晨看着清洁工人在扫地,黄昏数着路灯走着回家。记得为了练习写生,对着忠王府门口来往的三轮车夫画速写,常常被三轮车夫追着骂。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至少在1949年之前,拙政园门前的一段路叫迎春坊,大概解放之后才合并称为东北街。解放后拙政园正式开放时的大门正对园林路北面,1960年开通了东大门,也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大门,正对园林路的大门就此被封,至今60年了没有开过。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现在的拙政园大门1960年之前之前一直是居民住宅。著名园林大师汪星伯家就住在此,他家后面就是现在的拙政园东园。从明崇祯年间即1631年拙政园东部就割卖给了王心一,有《归田园居记》一文可证。到了1745年乾隆年间的地图上就标明这里是王家花园。拙政园大门往西有一个派出所,叫做东北街派出所。1914年的地图上有东区一分署,就是指警察分署,大概解放之后演变成了公安派出所。此地现在已经被划入园林博物馆内。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再往西,就是现在的园林博物馆大门。清末为江苏巡抚张之万的居所,1917年之后被李经羲所购买,并且在门口河边造了码头。一座照墙建在了河对面,至今还在。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曾任云贵总督,是李鸿章的侄儿,光禄大夫李鹤章的第三子。所以现在园林博物馆这片建筑又被称为李宅。李经羲1925去世之后,李宅逐渐荒芜。解放后是工艺美术研究所使用,1958年后又被工艺美术学校使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划归拙政园。当年我在就读此校的时候,我们的教室就与拙政园的枇杷园一墙之隔,而且教室与园子有几个窗户相通。因此常常有同学翻过窗户进入拙政园玩耍。

李宅西面的邻居清末民初是奉直会馆,是张之万策划在苏的一批直隶省、奉天省满汉大员的会员俱乐部。而李宅和奉直会馆之间有一条夹弄,两米左右宽,后来这个夹弄就成为拙政园的大门。大门朝南正对现在的园林路,过去叫神道街。到1960年拙政园与东花园合并开放,拙政园大门就改为东面去了。正对园林路的拙政园大门就此封闭,60年至今没有游客入内,因此知道的人已经不多。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奉直会馆的大门进入后就是一个院子,里面有苏州最负盛名的文藤,也就是明四家之首文征明亲手种植的一棵紫藤。每到四月份,嫣紫的花朵在藤架上铺满整个院子,还从高高的院墙上爬出去垂下,引得街上来往行人翘首张望。这株紫藤有清末端方所写的一块圭式石碑。碑上有“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六月既望,文衡山先生手植藤,浭陽端方题记。”等字样。光绪三十年正是公元1904年,次年5月端方调任江苏巡抚并署理两江总督,在苏州半年后离去。端方为紫藤题记就在此半年中。端方(1861年——1911)在苏州,不仅留此石碑,更重要的他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奉直会馆往西,就是1860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大门。门前有苏州最大的照墙,照墙与大门之间形成一个广场。广场照墙前原有旗杆夹杆石,文革前还看到过,但是后来就被毁被拆了。1862年苏州太平军失败后,忠王府一度是李鸿章的临时江苏巡抚衙门。后来张之万担任江苏巡抚时也继续使用这里,抗战中这里曾经做过汪伪政权的省政府。解放后1960年建立苏州博物馆,这里划归博物馆所用。门厅的东墙上曾经嵌有一块石碑,刻着忠王李秀成王府字样,后来到了1965年前后,因为学术界发现《李秀成自述》一书,认定李秀成被捕投降忠王不忠,因而此碑被毁。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王府大门的西边有个石库门,上面还能隐隐约约看到砖雕文字:文萃苑。清末应该是张履谦的住宅,1960前后是苏州拙政园小学的大门。1980后是孙国宝苏州钱币博物馆,估计文萃苑三字就是那个年代留下的痕迹。经查网络,得知“苏州钱币博物馆的陈列藏品,大多由钱币收藏家孙国宝先生捐赠。该馆坐落在东北街240号,旁邻苏州博物馆。该馆陈列共分十二部分。孙国宝应该是苏州物资局所属金属材料公司的一位基层干部。据说是文革中大量的废铜烂铁在回收过程中,被他从中收集到不少古钱币。孙也就成为古钱币藏家之一。岁月流逝,当年的风云人物孙国宝,至今也如过眼烟云不被年轻人所知了。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这文萃苑大门过去是东北街240号。明末清初这里还住过钱谦益和柳如是。如今这里是苏博保安驻地,往北两进房屋之后就是苏博的鸳鸯厅,经常展示现代工艺陈列品。鸳鸯厅南面是一个比较大的院子,院子里有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歌咏过的宝珠山茶。吴的《咏拙政园山茶》诗云:“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宝珠山茶与一般山茶有什么区别?有的说就是多心山茶,花朵特大。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文萃苑再往西就是现在的苏博新馆围墙,然后就是苏博新馆的大门。新馆改造之前,或者说在2000年之前,这里原有东北街邮局、一家百货商店和平江区医院。现在苏博大门的位置就是当年苏州平江区医院。这家医院的范围,一直往北直达现在苏博的片石假山下。片石假山后面与拙政园的倒影塔景点一墙之隔,墙上原来有几个窗口,互相可以张望,并不如现在那样封锁隔绝。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从苏博大门再往西直到齐门大街,是一大片民居,2002年之后都被拆迁并入苏州博物馆新馆。至于历史上是否是拙政园的范围,那就不得而知。这片民居中有很长的备弄,估计应是大户人家的。只是民国之后逐渐被蚕食分割,成了居民大杂院,所以明清时代很可能是拙政园的一部分。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时光流逝,历史不再。缅怀过去,虽说犹如老年人的忆旧,但实际上也是我们民族的优点。没有过去哪有现在?没有历史更不会有将来!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371、时光流过拙政园前



2020-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