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2018-10-21 20:27:20)
标签:

苏州园林

吴文化

环秀山庄

戈裕良

汪氏耕荫义庄

分类: 园林类

85、寻梦环秀山庄

前一天我们走进环秀山庄,寻找梦中的戈裕良构建的江南第一假山。

跨过院子,首先进入“有谷堂”。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落款的是山东聊城人徐运北(1914-2018),此匾撰写于甲子年,即1984年。徐运北在1982年之前担任第二轻工业部部长期间,为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创作设计和生产发展以及扩大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徐运北退休后,继续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他还是常常关心工艺美术行业,多次主持全国性、地方性 民间性的工艺美术会议,通过组织工艺美术界的专家、学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研究和推动了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为苏州工艺美术的重点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徐运北为之写“有谷堂”横匾也十分顺理成章。

有谷堂的两边白漆门上有两幅小篆门联,可惜是用的小篆字体,估计很多人不会去注意观摩。其一小篆应为:“风袂挽香虽淡泊 月窗横景已精神”,语出范成大的诗篇七律《再题瓶中梅花》中的一句。另一门上是“前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语出唐韦庄七律《中渡晚眺》中的诗句。但何人所书写,还需进一步考证。

在有谷堂前的廊前壁上有唐寅的梅花诗画石碑一方,可能是汪家,也就是耕荫义庄留下的遗物。但看这些遗迹也真的要动动脑,本来以为是古代的遗物,其实却是新刻的复制文物。唐寅的梅花诗画碑就是现在碑博时钟德的作品,还好在这碑刻的左手下角留下了“姑苏艺石斋时钟德刻”九个字。

进入四面厅,可以看到高悬的赫然写着“环秀山庄”四字匾额,落款俞平伯题。另有一副对联:“丘壑在胸中看叠石流泉有天然画本,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出自俞平伯的曾祖父,清代著名朴学大师俞樾手笔。

四面厅的北面柱联是新挂上去的:“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汪开祉撰,陈从周书写。汪开祉,字岳霖,晚清著名文人。苏州私立耕荫初等小学堂办学人。汪家在明末清初时从安徽来到苏州,被称为吴趋汪氏,在此建立耕荫义庄,而创办苏州耕荫小学的汪开祉则是他们汪家后代。汪氏迁苏第十世汪懋祖,则是1927年在苏州创办苏州中学的第一任校长。他早年1916年留学美国,为杜威的学生。环秀山庄的汪家作为苏州的世族大家,有清一代真正是人才辈出。

顺着游览线路,我们经过走廊。走廊墙壁上的书条石,是文征明的前赤壁赋和祝枝山的草书后赤壁赋。还有一幅王献之的洛神赋的书条石,刻于祥符八年一月十五日。注明是宋拓本,墨林藏宝,估计是清代著名收藏家项墨林的收藏品。

 我们十几个人一起走过走廊,左手边是飞雪泉,有石阶盘旋而上。此泉虽然名声很大,但如今不见半点水。飞雪泉的对面就是问泉亭,亭和泉两两相对,十足的一种拟人手法。两者犹如一对呢呢私语的老朋友,多少个风雪雨晴,依然如一。往北上台阶就是“补秋舫”,船兮轩兮?据说解放初只留下如是一舫一池一山而已。历经磨难依旧在,只可惜了世人不再。现代的人已经没有了闲情逸趣,也缺少了士大夫的琴棋书画的素养,欣赏古人、追忆隐士,这一切已变得很茫然。

整个园子的东北角是一个高高的土山,上面是一个富有情趣的亭子,叫做“半潭秋水一房山”,源自唐诗人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中的一句诗。园林的一位志愿者告诉我们,本来亭子下面一半是水,也就是有半潭秋水,但如今已经干涸。东面的一棵老树,应该是有几百年的朴树,由于根系发达,把花街铺地都攻的支离破碎。历史的演变已经没有办法修补如旧。

最可惜的是我为假山而来,但管理者不让我们上假山。隔山望山成了唯一的可能。环秀山庄的假山最出名,是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1764-1827)所堆。他继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石涛(1641-1710)"笔意",因而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正面山形颇似苏州西郊的狮子山,主峰突起于前,次山相衬在后,雄奇峻峭,相互呼应。主山以东北方的平冈短阜作起势,呈连绵不断之状,使主山不仅有高耸感,又有奔腾跃动之势。至西南角,山形成悬崖峰峦,跌宕如向外斜出,面临水池。山势以竖石为骨架,所以大多是垂直状石壁,收峰形成秀峰,有人认为如中国山水画中之斧劈法。

我看此假山,南面的石栈道,上臨悬崖,犹如旺山叆叇岭上的龙洞边上的巨石阵。用李根源走访的话来说:崖上严整如行阵,森峭如列戟。十分危危乎。整个假山中有两条幽谷:一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的山涧;另一是东西方向的山谷。涧谷汇合于山之中央,成丁字形,有石凳石桌,空阔而洁净。主山分割成三部分,外观峰壑林立,内部洞穴空灵。涧谷宽约1.5米、高约6米的。犹如西山林屋洞后面的天然石灰石溶洞、溶沟与石芽,石涧曲折如迷宫。山后的尾部似延伸不尽,被墙所截。据认为,这是清代"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之叠山手法。山涧之上,用平板石梁连接,也与林屋洞十分相似,是否是戈裕良所模仿天然洞穴?

除了环秀山庄,我们还去东墙外看了海棠亭,海棠亭有的说是姚承祖的遗构,有说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种种猜疑,并无找到依据。

2018-10-2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叆叇岭巨石阵,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叆叇岭巨石阵,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西山林屋洞的石梁、石堑、石桥。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338、寻梦环秀山庄——品读园林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