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2018-06-08 14:46:19)
标签:

吴文化

怡园

旧时月色

顾文彬

俞樾

分类: 园林类

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走进建于清晚期1874-1882年的怡园,我们常常会想到园主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1811 -1889),进而想到更早的遗址主人明状元吴宽(1435-1504)。顾文彬在吴宽的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的怡园,其中有一个靠近西面春荫义庄墙壁的敞室,取名“旧时月色”。俞樾在《怡园记》中写道:“梅花厅事之西琢环于桓,曰遯窟,窟中一室,曰旧时月色,亦余所署”。

140多年前,顾文彬常常乘着春花秋月流连在新建的怡园中,以自怡也。每当明月高照,青桐树的繁叶下“旧时月色”一室之中,顾文彬肯定会联想翩翩。他肯定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吴宽状元曾经的复园,他绝对没有想到人间几度春秋,他苦心经营的怡园已经换了主人。如今我们游览怡园之中,前有古人,后又有来者,只有冷月依然。

俞樾当年所题的“旧时月色”匾额早已不在,如今只在虎丘冷香阁楼上由其曾孙俞平伯重新所题匾额也称“旧时月色”,与楼下园子中门匾为顾廷龙所题“明月前身”,遥相呼应,成为著名的匾额对景。

俞平伯之题匾是否因为他的曾祖父俞樾的关系呢?是否想保持那种情调呢?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他的想法。我们在逛园林中常常为美景所赞叹,在穿越时空的古典园林中流连忘返。一代代的人在月色朦胧之中渐渐逝去,后来者却依然在如旧的月色中徘徊游荡,在变幻的空间中与古人交集,时间却如斯者一去不复返------

顾文彬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命名的怡园,其子孙兄弟是否其乐怡怡且不去说他。但是,旧时月色依然,物变人去确实必然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怡园的历史演变,看看在依旧月色之下,那个令人神往的怡园有些什么值得留恋的物事。

作为怡园主景顾文彬在1877年前后建的藕香榭,是否依然?已经不可知。陈从周先生曾经说过“藕香榭重建出自姚承祖之手”。而姚承祖去世于1938年,那么怡园在建了没有几十年到了抗战前,主体建筑藕香榭难道已经要重建了?而《怡园志》却说:“现存建筑大多为建园初期所建。”这与陈从周的叙述明显不符。所以姚承祖重建藕香榭的说法实在有点可疑。

藕香榭是一个鸳鸯厅式的古建筑,他与一般的鸳鸯厅不同之处是:北半厅家具考究、华丽明显是主厅,而且座南朝北,以夏日欣赏荷花为目的,题匾额为“藕香榭”;南半厅内部狭小应为辅,摆设明显不如北厅,因坐北朝南向阳适合冬天赏梅,因而题匾为“梅花厅事”。藕香榭虽然比不上狮子林的燕誉堂那么高敞富丽堂皇,在怡园之内还是处于中心位置,并与整体环境十分协调。藕香榭朝南的横匾 “梅花厅事”,本来也是俞曲园所书,但原匾不存,由俞樾的曾外孙许宝騤于1987年补书,为了说明这段历史,补书时也一一作了交代。藕香榭旁有一轩,题匾为“碧梧栖凤”,是光绪丁丑即1877年怡园修好没有几年,顾文彬属托吴观乐所书写。

怡园比较著名的假山峰石有三,承露茎、笑石、屏风三叠。其中我感觉最好的还是那块笑石,也就是笑字峰。上书“东安中峰,苍谷题名”,至于这摩崖石刻八个字的来历好像不是很明确。据《过云楼日记》所记载:“近又得山塘杨铁蕉家园中石,大小数百块,内有一峰,皱、瘦、透三美皆备,为诸石之冠。自幸何缘得此异物,前代米颠下拜之石,未知视此如何也。价洋二百元,运立之费加二三倍然。内有一峰名东安中峰,据云当年杨氏得此,出五百金,则其价远过于此时矣。徐沄秋《吴中名园记——怡园》篇载:“岁寒草庐和拜石轩是一座建筑的两面,岁寒草庐是南面部分,拜石轩是北面部分。其东已无葡萄架,今为廊,轩前太湖石均在。东安中峰是三块峰石中一块,镌刻苍谷题名字样,当是在杨园中原先就有的题刻。

顾文彬还请了个树木掮客王跷仙专门为他到处物色古树名木。也是《过云楼日记》所记载::“小仓口有一尼庵,庵中有罗汉松一株,长二丈许,大合抱。三儿欲移入园中,令王跷仙与尼相商。尼卜之于佛,得大吉签,遂允移。廿七日掘起,廿八日用两舟并载至言子庙河,于夜深人静用塌车拽至园门,今晨拆墙而进,植于岁寒草庐之东阶下,根蟠于地,枝耸干霄,园中大树,此为巨擘。”每当读到以上文字,我总会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怡园的匾额往往多有来历,饱含历史。“玉延亭”三字为浙江萧山清代著名书法家汤纪尚,壬午年即光绪八年(1882)所书小篆。汤纪尚在其跋文中说:“艮庵主人雅志林壑宦退後於居室之偏因明吳尚書複園故址為怡園既更拓園東地築小亭割地植竹仍複園舊榜曰玉延主人友竹不俗竹庇主人不孤萬竿玉一笠延秋灑然清風不學翁咒筍己壬午孟夏蕭山湯紀尚謹署。”并有钤印:“伯硕”

此后跋为行书,但大多人不能全识。亭内匾额是竖额,从中可以知道玉延亭亭名的由来:一是原来复园旧榜;二是小亭周围割地植竹;三是取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诗意,就是风吹竹林摇摆而发出玉石响声。正好与园主的理念相符,玉延亭名就呼之而出了。

汤纪尚(1850-1900年)清代萧山名士,字伯述(伯硕),斋号“粱蘧”,翁同龢亡妻汤氏之异母弟。民国《萧山县志稿》卷十九有其传记如下: “汤纪尚,字伯述,原名学彬。祖金钊,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父修,太常寺卿。纪尚少随父避乱湘中,乱定侨居吴下。斪学砥行,弱冠知名。父卒,既除丧入赀为同知,分发江苏。于时,左文襄公宗棠方督两江,喜嵚崎磊落之士,召掌记室,文檄多出其手。....作《说楛》一篇,通物类情,言辨而确。为德清俞樾所赏。称其语近《墨子》《淮南》。文襄及殁,去为直隶知府。直隶总督李文忠公鸿章器之,召为幕僚。一权易州牧、大名府知府,卒年逾五十。《槃薖集》四卷行世,其深博,类柳州。又撰《先友言行记言》《广学甄微》二书,未刊。”

玉虹亭,竖匾,又称之为额。篆书,为陆凤题写,跋为隶书。曰:“亭上玉虹腰冷吳夢窗句也此亭半倚廊腰平臨檻曲怡園主人摘取玉虹二字名之屬餘記其緣起陸鳳墀”。亭上玉虹腰冷,这句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十二郎·垂虹桥》原诗:“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其中“腰、虹、摘、起”等字都是用了异体字,使今人读之十分晦涩。吴梦窗即宋大词人吴文英,因为今人不熟悉,也有点难以理解。

陆凤墀,字芝山,浙江海盐人,诸生,工分隶(指八分书和隶书),精镌碑版,活跃于清中晚期。陆凤墀颇多才艺,是当时三吴地区著名的书法,雕刻家。清末仁和叶舟(叶为铭)所著《广印人传》有其传。 现有的资料记载陆凤墀的生平介绍甚少,陆凤墀的凤墀二字意为宫殿前的台阶,借指朝廷,或见其父是希望儿子可以入朝当官的,从现有的一些陆氏书法和雕刻作品可以看出陆凤墀确非一般艺人,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文人墨客的细腻和儒雅,为何他当年未考取功名现已无从考证了。顾文彬于同治九年(1870年)授浙江宁绍道台,与陆凤墀应该是此时相识。而能被怡园主人顾文彬赏识并邀请为怡园刻碑,可见陆凤墀的学识和才能也非同一般,此后过云楼刻碑皆陆凤墀一人所为。怡园内半亭“玉虹”两字为陆凤墀用汉隶书写,字形方扁,方圆兼用。字体生动活泼而不失规矩严谨。陆凤墀的书法气势浑厚,茂密凝重,朴实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作品取法高古金石味十分浓厚。

南雪亭,原来的额已经不在,现有瓦翁所书。其中跋曰:“周草窗雲昔潘庭堅約社友劇飲于南雪亭梅花下傳為美談今艮庵主人新辟怡園建一亭于中種梅多處,亦顏此二字意蓋續南宋之佳會而泉石竹樹之勝恐前或未逮也”。这里的南雪出自南宋典故,两位词人以梅花为南方之雪,而招友饮酒赏梅,成为美谈。顾文彬用来比作自己的怡园一景,十分恰到好处,意境悠远。

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

南宋人潘牥字庭坚,福州闽人。端平二年策进士,牥对曰:“陛下承休上帝,皈德匹夫,何异为人子孙,身荷父母劬劳之赐,乃指豪奴悍婢为恩私之地。欲父母无怒,不可得也。”又曰:“陛下手足之爱,生荣死哀,反不得视士庶人。此如一门之内,骨肉之间未能亲睦,是以僮仆疾视,邻里生侮。宜厚东海之恩,裂淮南之土,以致人和。”时对者数百人,庭坚语最直。

顾文彬的怡园文意悠悠,典故频出,思悠悠之古人,追古而抚今,念明月高照,不知今者能否为明日之写照。旧时月色,我们还在继续!

2018-6-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334、月色依旧人间几度——品读园林之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