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深藏不露的粹和堂——吴地拾贝之13
标签:
吴文化东山陆巷粹和堂古建筑 |
分类: 东山岛 |
深藏不露的粹和堂
陆巷古村中有一个粹和堂,据说是叶家住宅,在王鏊故居惠和堂隔壁,中间隔着一条窄窄的弄堂。至今粹和堂没有修复过,有点破烂,但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贵妇人,只是年代久远,未作新装。
买票进入陆巷,被告知粹和堂暂时不开放。后来一位村里的老人告诉我可以去看看,绝对是经典的建筑,有若干个砖雕门楼,十分精细,比起惠和堂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到如此说法,当然有必要前去,几经打听,来到了粹和堂的大门口。
这是一个典型的乡绅之家的大门,大门朝南,对面有很大的照墙,东西有圆拱形巷门,留给村民串巷而过。如今的大门已经封闭,但是大门上的砖雕门楼依然。门楼中央横匾没有文字,是白版水磨细砖六块。上枋都是花树鸟雀,下枋则是卷叶草纹和一个精细的包袱锦图案。在东山住宅中砖雕门楼正面朝外的大概仅此一例,还真是没有看到过。说到奇怪,这粹和堂还奇怪在每个门楼前后都是砖雕,而且极其精细华丽。这大门的反面也是一副砖雕,有寿字虺龙花纹,还有螃蟹之类的图案。
第二进也有一个门楼,前后都是精雕砖刻门楼。上有卷叶纹及寿字,横匾也没有文字,上枋是马之类的动物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下枋上的图案,就是一副生动的鲤鱼跳龙门的图案。第二进反面是“有容为大”的砖雕,图案中有很多人物,最重要的是落款人钱泳,钱泳(1759-1844年) 原名钱鹤滩,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虚岁)。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第三进库门的里面有砖雕门楼,“迪前裕后”四字很清楚,但是下枋的人物图案已经被破坏过,头也不在无法弄清内容。上枋是凤穿牡丹,线条刚劲有力,精雕细琢,也是东山门楼之精品。
比较完整且现在开放的,是大门左手边的偏门内一院一进。进门就有一个介绍牌,说明这是“棋乐仙馆”。进院子就能看到一个砖雕门楼,此砖雕门楼保存完好,内容和刻工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门楼分三层雕刻,下枋在文革期间有些损坏,上枋刻有《三国演义》中一共五幅经典的故事:空城计、三英战吕布等还能看出,其他几幅难以辨别内容。雕刻使用透雕手法,人与马匹的形象都比较丰满、立体感强。门楼有横砖字匾为“鍾蘭蘊玉”隶书四字,表达叶家钟爱兰花和收藏美玉的君子雅趣。其中“玉”字写成了“
”,多了这么一点,村民不识,以为是叶家自夸收藏之玉要比他人多的意思。其实错矣,“玉”字古文就这么写,其中一点并不是代表玉,三横才是代表玉。“三畫正均如貫玉也。”横匾上首为著雍涒灘寎月,落款为“朗亭沈兆霖”。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又号子荥,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同治中曾署理陕甘总督。
从时间上判断这大门正中三进五个砖雕门楼,应该比偏厅砖雕门楼造得早一点。因为题款者钱泳的时代比沈兆霖早,而棋乐仙馆的门楼上款应该是1848年,而那一年钱泳已经不在人世。如果说是公元1788年的话,但那时沈兆霖还没有出生。所以通过粹和堂两道不同的砖雕门楼的上下落款,进行比对,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此建筑粹和堂不是一个年代完成的建筑。
粹和堂的偏厅既叫中阳楼,又名棋乐仙馆。是为主人闲暇之余焚香抚琴之场所,由于楼内建筑构造奇特,除了美观大方之外,还可以产生琴音绕梁的效果,三日不绝之功能。更为稀罕的棋乐仙馆楼厅下的翻轩建筑十分特别,是一种罕见的满轩式样。不但有前双翻轩,一为一支香鹤颈轩和另一个双枋鹤颈轩,而且其内四界顶棚都是弯弯的鹤颈轩式样。形成一种独特的满堂轩。住宅主人告诉我说,这个有楼层的满堂轩建筑式样不但苏州仅有,全国都是孤例。这话是否属实?我孤陋寡闻不敢定论,还是让识者去评定吧!
想不到的是,小小陆巷古村落,居然藏龙卧虎还有如此未见的珍宝。是为记!
2015-12-28

第二进门楼的朝南一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

粹和堂第二进门楼

粹和堂第三进砖雕门楼

第一进门楼砖雕门楼

厅堂内部

满轩——鹤颈轩


奇特的内四界鹤颈轩

仰看古建筑窗扉

雕花楼和垂花花篮头

高墙裙边砖雕

第二进门楼上的鱼化龙砖雕

第二进门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