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2014-10-16 13:02:46)
标签:

姑苏区

怡园

吴文化

走读苏州

分类: 姑苏区

厚重的尚书里文化

    苏州人都知道人民路乐桥北有个叫怡园的园林,也知道怡园旁有一条小巷叫做怡园里的。但是几十年前这里并不叫怡园里,而是叫做尚书里。尚书里在明代本来叫做修竹里,大概小巷深处篁竹遍植,人烟也并不稠密。到了明宪宗去世,孝宗即位也就是弘治皇帝登基之后,这条小巷里出生的吴宽先是迁升为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而任少詹兼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吴宽的迁升,引起了苏州知府林世远的重视。到了弘治十七年,知府林世远居然把默默无名的修竹巷改名为尚书里,以向吴宽示好。据说还在巷门东口建筑起尚书、会元、斯文三座牌坊。其小巷就此美名远扬,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又过了400多年到了清同治年间,官居浙江宁绍道台的顾文彬(1811 ~1889),从宦游之途悠然隐退,买下尚书里吴宽旧宅。顾文彬元和县人也,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一为艮庵、过云楼主。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他得到尚书里吴宽旧宅之后精心打造,使之成为苏州园林的佼佼者。而且在园冶之南把吴宽旧居重建一新,顾家大宅命名为过云楼,并大肆收藏书画典籍古董。其孙顾鹤逸麟士(1865~1930)擅画山水,亦精鉴别,秉承先志,广事搜求,使“过云楼”所藏书画文物更为丰富。此事有《过云楼书画记》详为述录。这过云楼,再传一代至顾公雄之后也就风光不再。解放后时风日变,怡园也就赠送捐献给了政府,其尚书里顾家大宅逐渐被居民所侵,正所谓七十二家房客。如今尚书里顾家大宅虽然是文保单位、控保建筑,但光景远不如过去,保护更难。

    倘佯尚书里怡园和顾家大宅,几百年来沧桑变化依然历历在目。

    怡园的“坡仙琴馆”里有一块木质竖匾,上题“石听琴室”四字,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书法。落款是嘉庆葵亥,也就是1803年所书。当然此时怡园的主人还不是顾文彬,翁方刚或许是为吴宽的后人所题。等到同治年间顾文彬得到怡园之后,觉得翁方刚学士所书匾额十分贴切此室的情景,于是保留下来了。

后人对翁方纲书法评价是: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现在我们看到的怡园中的这幅竖匾,正是作者典型的书法作品。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

    怡园里还有很多匾额摩崖石刻,都留有很多名人手迹。如旱船上原有俞曲园的“碧涧古松”四字的篆体横匾,现为谢孝思补书“碧涧之曲古松之阴”的篆额。并且在横匾之后用小字说明其事,这种及其认真的态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怡园水池南主建筑藕花水榭中,正面朝北是顾廷龙书写的白底横匾“藕香榭”,反面朝南有一块横匾,上书四个大字“梅花厅事”本来也是俞曲园所书,但原匾不存,由俞樾的曾外孙许宝騤于1987年补书,为了说明这段历史,补书时也一一作了交代。还有一块木匾“碧梧栖凤”,是光绪丁丑即1877年怡园修好没有几年,顾文彬属托吴观乐所书写。还有“小沧浪”和“锁绿轩”是明代大家祝枝山的字迹,但是否是今人依集字还是依照以前留下过照片拓片重修的,就不可知了。

    尚书里怡园对面的过云楼顾宅有一个砖雕门楼,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精美砖雕。砖雕上下有十分细腻灵动的凤穿牡丹、万字组成的各类花卉图案,中间砖额上有“霞辉渊映” 四字,是星溪李梃于乾隆葵亥冬日(1743年)所书。很明显这个砖雕门楼是吴宽家族遗留下来,顾文彬重修旧宅时刻意保留下来的旧物。

    以上这些饱含内涵的诗文匾额遗留至今,不但给园林的美景增色,而且留下十分真实可靠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常说文化可以传承,尚书里怡园和顾家大宅厚重的文化对此做出了最好的注释。如果也像如今一些人,动不动就是铲地皮连根拔一切重砌炉灶的话,传统的文化能有多少留给后代?一个地方厚实的文化底蕴并不是短期的学习就能得到的,它常常需要一个家族的几代人,甚至需要多个家族多代人的反复传承才能逐步形成。

2014-10-16


尚书里怡园荷花池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祝枝山手书锁绿轩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许宝騤于1987年补书梅花厅事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怡园睡莲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光绪丁丑即1877年怡园刚建成时,顾文彬属托吴观乐所书写碧梧栖凤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怡园书条石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襄阳米芾书条石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冰裂花纹漏窗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怡园假山石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原有俞曲园的“碧涧古松”四字的篆体横匾,现为谢孝思补书“碧涧之曲古松之阴”的篆额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祝枝山手书小沧浪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怡园主建筑藕花水榭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怡园的“坡仙琴馆”里有一块木质竖匾,上题“石听琴室”四字,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书法。落款是嘉庆葵亥,也就是1803年所书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藕香榭山墙外的“福禄双全”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顾廷龙书写的白底横匾“藕香榭”,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砖雕上下有十分细腻灵动的凤穿牡丹、万字组成的各类花卉图案,中间砖额上有“霞辉渊映” 四字,是星溪李梃于乾隆葵亥冬日(1743年)所书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过云楼顾家大宅中的古井,井圈是一整块石料雕成。
220、厚重的尚书里文化——姑苏原味23
《吴门表隐》一书第六卷所记载的尚书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