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2014-01-28 21:15:36)
标签:

吴文化

走读苏州

渔洋山

四面观音

分类: 吴中区

渔洋山的四面观音

    渔洋山三面临湖,只有东北一面是陆地,因此是太湖中一个半岛。主峰渔洋山,海拔170.8米;次峰有双墩头、黄毛山、蚊子顶。渔洋山东北山峰名乌钵山,一名钵盂山;渔洋山西南(蚊子顶下)即法华山,因山上有法华寺,故名。

    渔洋山北麓渔洋坞中有昙花庵,始建年代已经难以查考,也有说是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香山小志》载:“坞有昙花庵,乾隆间僧寄凡隐此。山顶团瓢,供四面观音像,梁天建中造。”又说:“昙花庵在渔洋坞,庵为姚氏所掌,或曰姚广孝之别业。殿匾为国朝尤侗书,嘉道间有僧寄凡居此。泉壑窈窕,林木幽微,佳境也。山之巅有小庵,供四面观音像,系萧梁之遗制。” 昙花庵内现存明刻《鱼篮观音像碑》和《重修昙花庵记》。殿前有径粗2米的500年的古银杏树及树龄几百年的桂树。昙花庵外山顶上,也就是蚊子顶上有四面观音殿。殿仅几间屋,一个小小的院子被抱在围墙之中。殿的后面是一口井,井虽然在山顶上,但是终年泉水不涸。

   《香山小志》是清代香山人徐翥先所著,写于十九世纪90年代,成书于民国初年大概1915年前,有吴荫培的序言为证。该书中记载有四面石观音,说是萧梁天建中的石雕。查萧梁时代只有天监年号,并无天建年号,可能天建是笔误。如果是天监年间的话也就是公元503-519年,至今已经有1500年历史了。团瓢的意思是圆形的草屋,草屋里供奉着西面观音像。也就是说,清代末年的时候昙花庵仅仅是一个小庵而已,山顶上的四面观音殿更是一间圆形草屋,十分简陋,与如今所见截然不同。

    毕竟是一件有着1500年的古董,值得一看。但我从2010年首次上渔洋山进昙花庵至今,虽然有十多次的机会,但是从未进过四面观音殿,从无看到过四面观音究竟是什么样子?最近正巧是观音的生日,上了山看到四面观音殿人头挤挤,年老的农妇居多。问了里面烧香的几个当地的农民,说是观音一般只有三个生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但渔洋山的西面观音殿却一年中有五次生日,多了二月初二和十二月十六两次。今天正巧是十二月十六,所以人鼎兴旺,大家都要吃观音的生日面。

    据说四面观音很久很久之前在十二月十六那天,骑着金凤凰从天上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四个面的观音石雕像,石像大概就70-80厘米高度,40厘米见方一块青石。青石的四个面浮雕着观音像,但细看并不是很肖像,只是大概一个形象。不知道是本来如此,还是后来的日子里人为的变成这个样子。在观音骑着凤凰来到这里的同时,天上有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在山顶平地中形成一个深坑。凤凰告诉村民这块石头的底下有一股清泉,泉水甘甜清冽。村民们琢开这块石头,泉水果然喷涌而出。这样村民们就在此建了一口井,山上观音殿的祭祀生活全靠此井来汲水。如今井在观音殿的后面,井水清,深邃,井身也相当大。问那块石头在什么地方?村民们说,就在井水的下面,深不可见。

    观音殿里村妇们在十分虔诚地烧香许愿,暗暗地祈求观音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生话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本没有什么事可以担心的,他们不求富贵,不求长命,他们只是想保佑一家老小平安无事而已。对中国百姓这种最简单的祈求,我想观世音大士肯定是会答应的?

2014-01-2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西面观音殿里厨房里的义工在烧制面条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渔洋里吴月珍讲述四面观音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大家都在吃观音面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大门上的题词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西面观音殿的外墙和大门
193、渔洋山的四面观音——悠游偶遇之48

《香山小志》关于四面观音的记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