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2012-12-17 16:17:10)
标签:

苏州园林

吴文化

走读苏州

残粒园

分类: 园林类

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市内装驾桥巷残粒园。这是一个深深的庭院,从大门进去穿过几个院落,来到主人家的住宅院子大门。敲了很长时间的门,总算主人开门入内。这是一户古老的建筑,据记载残粒园建于清末,面积仅140多平方米,是扬州盐商姚大赍宅园。1931年著名画家吴待秋离沪至苏,购买了装驾桥巷此宅园,命名为残粒园。1949年吴待秋去世后,其子吴养木住此。

    征得主人同意,我经过住宅穿过圆洞门入园,门洞上方匾额为“锦窠”。迎面有湖石叠成的屏障。园中是一个水池,沿岸参差堆叠湖石,环以丝带草。沿园墙一边置有花台,种桂花、蔷薇等花木。墙壁布满藤萝,颇有古意。园西依山墙叠黄石假山,其最高处上有木构半亭,名括苍亭。站在此亭中瞭望四面,虽然谈不上极目四野,但登高临风也别有情趣。括苍亭为园内唯一木建筑,前面临池,后则依住宅山墙。亭内设坐榻、壁柜、但目前已经少有人来,显得有点人去楼空的感觉。此亭采用歇山半亭形式,倚于高耸的园墙之旁,檐角高翘,造型生动。亭内有壁龛书橱,侧门可通住宅花厅。亭子通下部石洞的磴道,宛转穿越坐榻之下。此园平面之紧凑,空间利用之充分,景物比例之恰当,可谓曲尽匠心。树石建筑相互映衬,赏心悦目。作为面积仅140多平方米的苏州最小的园林,确实是私家园林的佼佼者。

    说到残粒园,必定要交代主人吴待秋。吴待秋浙江石门(今桐乡县崇福镇)人,为民国年间著名书画家(1878-1949),名徵。他另有很多的雅号:春晖外史、袌鋗居士、括苍亭友、鹭鸶湾人、疏林仲子。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18岁中秀才,后继承家学,致力绘画。其父伯滔(名滔)为清代画苑名手,晚年作山水苍秀沉郁,水墨淋漓,绘花卉墨色浓厚。吴待秋早年跟父亲学山水画,及后则法奚铁生、钱松壶并且追宗王麓台,并得黄公望余绪。后来又从师吴昌硕学花卉、治印。光绪二十九年,吴待秋去杭州谋生,一面进求是书院读书,一面兼任两所小学美术教员。得识求是书院督学陈叔通和印家丁辅之、画家高野侯。民国元年(1911年)后,待秋去北京以卖画为生。与铜刻艺人合作,把画刻在铜盒上出售,深受购者欢迎。民国5年(1916)经陈叔通推荐,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曾以珂罗版在宣纸上印刷中国画获良好效果。民国20年即1931年离沪至苏,购装驾桥巷扬州盐商姚大赍宅园,取杜甫句“香稻啄残鹦鹉粒”之意,改名残粒园。吴待秋作画勤奋。山水画挺秀劲拔,苍雄沉着,点苔飞舞且稳当,设色气运清明。又擅画佛,而且工花卉,画梅更独绝一时。书法亦遒劲。

    吴待秋1949年故世后,其子吴彭,依然住在此园。吴彭(1921-2009)字養木,善写竹,工山水,画有新意,书法精佳。曾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等职。惜于2009年3月7日也已故世。现在只有吴养木的妻子看守这个旧房,二子一女都不住此院落。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却是苏州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很值得一看。吴养木幼承庭训,读书学画,1931年随父从上海迁居苏州,家住残粒园。1936年与父亲一起参加苏州绿天文艺馆。1943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50年代回苏州在残粒园中闭门研究笔墨传统,从清四家、明四家、元四家上溯唐宋诸大家。1958年起在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文革后被聘为苏州国画馆画师,又当选为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1990年任苏州国画院第二任院长。吴养木的山水画主要师承南宗山水笔法,用墨讲求干湿浓淡的墨韵,构图注重于多留空白,主张“得势达情”,设色风雅,意境清丽。其写意花卉色鲜墨润,行草书法劲挺洒脱,颇有其父吴待秋笔意。吴养木晚年锐意变革国画,尝试“第三类画”法。他把山水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山水画,第二类是新山水画,第三类是探索性山水画。而他尝试的“第三类画”往往在于传统和创新之间,刻意走一条自己的变革之路。

    庭院深深,小小残粒园中包容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愫!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宅的装驾桥巷大门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院落中每一进都有砖雕门楼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门楼上砖雕人物故事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匾额为“锦窠”的残粒园门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庭院深深有几许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院子里的140年的古树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扁作梁的鹅颈轩翻轩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砖雕门楼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院子里的楼房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大门上的拉环是一个八卦图案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宅的院子大门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宅的住宅楼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过去的照片括苍亭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养木1975年作品《丽江春晓》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养木1988年作品《太湖秋色》
142、庭院深深残粒园——品读园林之11
吴养木《拙政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