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2011-11-29 14:02:05)
标签:

吴文化

走读苏州

顾颉刚故居

分类: 姑苏区

顾颉刚的故居

在悬桥巷的东首有一条小桥,名叫顾家桥,向南走过顾家桥就是顾家花园。顾颉刚的故居就在这条毫不显眼的小弄堂了。每次逛平江路就会有意无意的走进顾家花园,细细的打量这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小巷古老而又破旧,除了有两幢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洋楼之外,就是平矮的旧房,一点都不特别。如果不是那块钉在墙上的顾颉刚故居的铭牌,我们都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顾颉刚这样著名学者的出生地,曾经是苏州顾家范围很大的一个花园。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日本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则推崇备至。对于这样的一位学者,年轻人可能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但却是二十世纪我们苏州人的文化代表。

据顾颉刚的《玉渊潭忆往》所记载:“大来公更是我的嫡系先祖,然而我却降生成长并承有他的遗产──宝树园的一部分呢。”文章中所提到的宝树园就是现在顾家花园一带。明代曾是归氏园的一部分,据维嘉赞的《苏州园林史》所说“之后,园之东部归水部胡汝淳所有,更名「洽隐山房」。清初归顾其蕴,此人精研理学,入清后著书自娱,饮酒赋诗。顾氏芟榛斩棘,种竹莳花,多植山茶佳种,改名为「宝树园」,焕然复为名胜之地。此园广不过数亩,无层峦叠壑之奇,无广厦华堂之美,而洞石玲珑,云林掩映,至其地者,超然有城市山林之想。至顾其蕴之孙顾秉忠又有增葺,俗呼为「顾家花园」。”到了清代康熙初,因为顾颉刚的十世祖顾予咸牵涉到清初的哭庙案中,家庭为之中落,宝树园也逐渐荒芜。

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敲开了顾颉刚故居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顾颉刚的儿子和孙子。顾颉刚他在《玉渊潭忆往》中说到过这位儿子。说是:“一是历代人口的稀少,松交公一房例外,尤怪的是长房往往绝嗣,一再由次房立嗣,而终不旺盛,就是我,现在也算是长房唯一继承人了,迄今既无弟兄,又无子嗣,只有二女,因此堂弟第二子在我父亲在日已嗣于名下,而常弟则子女绕膝,真是咄咄怪事?!”而我所见到的正是顾颉刚的嗣子,顾颉刚并无亲出,只有四个女儿。顾颉刚的嗣子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饱满。他告诉我说,顾家花园清代是极大的,顾家的子孙也很多。但他们这一支却是人口稀少,所居住的房子也剩下无多。现在所居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30年代翻建的,至今也已70多年,当然不是祖屋。看这幢旧房,确实是民国年间的建筑。海棠型的玻璃窗,方形的柱子。三间平屋,面朝南,是一个天井。三代四人居住,虽则宽绰但究竟有点陈旧的味道,要想重新再造也是不太可能。他还告诉我们上面经常有人来拍摄电视,采访旧事。

走出顾颉刚故居,我深深地吐出一口气。破旧的过时的房屋建筑与大门口的顾颉刚名人故居铭牌相比,总觉得有点不协调的感觉。仿佛是走错了门楣,闯进了寻常百姓家。苏州的城市,苏州的历史犹如顾颉刚的故居,虽则大名鼎鼎曾经辉煌,或许中间还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但现在的人是无法躺在历史上生活的。我们不但需要发扬光大传统的文化,更需要创造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保存完整的顾颉刚家里的门楼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20世纪30年代翻建的民国建筑,至今已经70多年了,显得十分陈旧。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天井的一角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走廊的顶上已经脱落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外廊的柱子是死方形的,石础也是四方的。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顾颉刚的嗣子已经91岁,但一点不显老。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顾老年已耄耋,但精神饱满,俨然一个学者。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平江路的说明文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市文保单位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顾家花园4-1石库门,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苏州文管会的铭牌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这是顾家花园里的另一幢洋楼,当然不是顾颉刚家的,
85、顾颉刚的故居——姑苏原味4
这也是另一幢民国年间的洋楼。也是文保控制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