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曲彩虹博客一曲彩虹摄影广西旅游南宁旅游邹圩手工制陶 |
分类: 美丽广西:风光.民俗.旅游 |
在宾阳县邹圩镇有个下窑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陶器村,村里的男人几乎人人参与制陶,手工陶器技艺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陶器制作历史了。
一到村口就看见一座横穴式陶窑,那些烧过的,没烧过的陶器就这样摆在路边,好奇地立马跑过去左看右看。
这就是陶窑的入口,看得见窑壁上亮晶晶的釉结晶,主人介绍说窑口用了很长时间才会有这样的结晶的。
走进陶窑,哇!一个从未见过的画面让我惊奇,长长的窑坑里整齐摆放着已经烧制好的各种陶器,那些陶器闪耀着千年不变的光辉,似乎时光老人在述说人们延续千年的智慧历程。
邹圩一带多红土,这些没上釉的陶器呈现出沉稳的土红色。不知道怎么的想起了古埃及法老墓里的随葬品,是不是特有的东方文明让我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真没想到这个不大的村子里制陶业如此兴盛,一家连一家的私人作坊到处堆放着各种陶器,据介绍下窑村全村900多人,有400多人从事制陶业。
从普通的泥巴变成可以做陶器的泥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经过多道工序把泥巴做“熟”,要去掉杂质,去掉气泡,要像揉面那样让水份均匀......
这一切都是手工来做,在机械化相当普及的现代,能够坚持传统手工制陶的地方真是不多了。
看着这位农民把一团泥巴放在拉坯机上转啊转,还拿着一个木锤子敲敲打打,不一会泥巴就变成了一个大缸,好神奇哦,他说制陶是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有选料(泥)、洗料(泥)、晾干、搓泥、做坯、上釉、装窑、烧制等工序,从泥巴到成品要四五十天才能完成呢。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猜的谜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它的肩膀能装水。谜底就是酸坛。
那时家里有好几个酸坛,妈妈不断把萝卜、豆角、黄瓜各种蔬菜放进去腌,姐妹们常常等不及腌熟就去揭开盖子,那酸坛就是我们儿时的美味所在。
在一户制陶农民的家里摆放着他自己制作的各种陶器,造型拙朴亦精致,可观赏又实用
用窑壁上滴落下来的釉结晶放在土陶坯上再烧制,一个小盐罐竟然可以变成艺术品了,30元我买了一个回来,爱不释手啊。
村民们还打算在村里建一个陶器博物馆,展示各种陶器,介绍制陶工艺流程,让祖辈传下来的制陶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最喜欢看各种博物馆啦,好希望有机会再来。
下窑村烧制出来的陶器除了供应当地,村里的陶贩会贩卖到柳州、桂林等地,有的还销往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带上你的小伙伴,带上你的家人来乡村看看土法制陶,买几个喜欢的土陶装点你的家吧。(谢谢博友过客提供这张有电话号码的照片)
冬游清水河(广西宾阳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6a3840102xg9j.html
参观中药牛大力脱贫示范种植基地(广西宾阳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6a3840102xgjw.html
尝美味河鱼看美丽花海(广西宾阳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6a3840102xglx.html
去千年陶器村看农民手工制陶(广西宾阳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6a3840102xgoi.html
访蔡氏书香古宅与先贤对话(广西宾阳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6a3840102xg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