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维尔纽斯维尔纽斯大学大学图书馆 |
分类: 走遍欧洲 |
小伙伴们是不是震惊了!
维尔纽斯大学其实就非常出名,这里尽管是大学,学生也正常上课,但是这里也是立陶宛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几乎所有游客都会来这里参观,因为这里的书店和艺术画廊,还有钟塔,教堂,以及美丽的校园,都让人如痴如醉。
进入这个图书馆就是一顿狂拍,因为你无论站在那个角度总有无数个让你按动快门的理由,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一直用这些感叹词来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特别有意思的是,在维尔纽斯住的宾馆在走廊里碰到了一个中国人,是在芬兰留学的小女孩王艳雯,也是特别喜欢旅游,一个人走,其实她也是刚去芬兰不久,但是就是有空就出来到波罗的海三国玩一下,我特别欣赏和佩服这样的人。行动派,那天晚上在宾馆的走廊里聊了很长一会儿,没想到第二天在维尔纽斯大学居然又碰到了,真的是缘分!还有和她住一个房间的两个白俄美女,这样我们就一行四人了。
顶棚的壁画都是精雕细琢,没有重复的,美轮美奂啊。
也有写着立陶宛作家的简介
The bookstore Littera has kept its Baroque structure. The Littera
is known for its frescoes,created in 1978 by the
sculptor,painter,and graphic artist Antanas Kmieliauskas
.这些是在在大学的简介上弄的资料,一般地方很难找到这样的介绍。写的都挺简单的就不翻译了。
照片实在太多了,就不一一介绍了:
The Lithuanian Philology center vertibule frescoes cover the upper
walls and arches. they are entiteled The Seasons and were painted
by the artist Petras Repsys during 1976-1985. they represent
subjects and symbols from Baltic mythology and illustrate an
archaic world order .
墓碑
这些作品都是立陶宛艺术家比德拉斯·雷普苏斯的。
关于波罗的海的四季
写了这么多还没有说一下关于,维尔纽斯大学呢。维尔纽斯大学全称为维尔纽斯卡普苏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维尔纽斯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1579年,比莫斯科大学早建176年,是东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
该校校舍占据了维尔纽斯市老城的主要街区。与它毗邻的是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和耸立在市中心的盖迪米诺城堡。登城堡鸟瞰,环抱大学的是古老的比列斯步行街和乳白色的总统府。大学的建筑富丽堂皇,是集哥特、巴洛克、文艺复兴和古典风格于一体的独特景观。幽深狭窄的古老庭院、蜿蜒的走廊和拱门、精美的浮雕艺术、参天的古树、绿色的草坪……所有这一切无不营造出一种十分温馨和浪漫的情调,把人们带到那古老的年代。世事变迁,几代追求,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多少世纪以来,这所人文和自然科学综合教育的最高殿堂,为立陶宛造就了数以千计的作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优秀人才。因此,它被称为培养立陶宛民族精英的摇篮。现在这里仅仅是大学的本部,大约1/5的学生在本部上课,校长办公室、图书馆也都设在这里,其他各系被安置在市郊新建的现代化大学城。
走进维尔纽斯大学,你仿佛踏入了一个钟灵毓秀的学术园。学府春色,玉垒浮云。无论是在花团锦簇的春天,浓荫蔽日的夏季,金风送爽的秋天,还是冰雪覆盖的隆冬,这里总是书声琅琅。在静谧的校园里徜徉,你不会想到它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又怎样沿着开拓者的脚步走进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军的行列。
维尔纽斯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具有广泛紧密的国际联系,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活跃。该校已同德国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马格德堡高等技术学校、爱尔福特医学科学院、波兰的克拉科夫大学、捷克的卡罗维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立陶宛两国高层互访的增加,中、立两国关系全面升温,双方在科技、文化、经贸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正全面深入展开。2000年9月,中国驻立陶宛使馆向维尔纽斯大学东方研究中心捐赠了一批图书资料和音像设备。
维尔纽斯大学和中国的高等教育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经常派专家到中国讲学。维尔纽斯大学已接受了数批中国公派和自费留学生。该校教育质量高、费用低、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为这些留学生构建了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平台。总之,通过一系列国际化措施,维尔纽斯大学铺开了一张全球性的网络,把自己,也把立陶宛与世界其他部分联成一体,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劳作的场景
艺术殿堂
最后奉上与两位白俄罗斯大美女的合影,都说俄罗斯美女多,但是这些东欧的美女都特别多。一个比一个漂亮,而且性格特别好,没办法就好这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