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他人评说 |
提问者:远流经典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年龄、性别、身份、你的居住地以及你的爱好。
姓名:张颖立
年龄:33
性别:女
身份:教育工作者(高中语文教师),蓝袋鼠亲子文化网读书编辑
居住地:河南省濮阳市
爱好:阅读、写字、听歌、怀旧
2 能否告诉我们,你们第一次接触殷健灵的作品是在什么时候,当时留下了什么印象?
记忆中很确切地知道自己在读殷健灵的作品是在2003年夏末秋初,那本书是《纸人》,21世纪出版社大幻想系列中的一本。想看《纸人》是因为看了《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几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重要研究者提到,《纸人》的作者殷健灵在作品出版时很认真地开了个作品研讨会,一点也不走过场摆样子的作品研讨会。我很钦佩她这种务实、真诚的写作及研究态度,同时对《纸人》一书所涉及的领域很感兴趣,因为个人兴趣喜好及职业特点的关系,我关注这种描述少女成长心路的作品。
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殷健灵援引同样为我喜欢的歌曲《白衣飘飘的年代》作为自序的开头,我好像坠入一种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受。直觉告诉我,这本书是本好书,绝对是。它以那种直击心灵,连通记忆的力量牵引我进行阅读。
3 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史也是她个人成长和思想成熟的历史。你对殷健灵的创作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我没有仔细梳理过自己读过的殷健灵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作家自身的成长轨迹,但是确实有许多印象深刻之处。
一、许多内容与我的生命体验及期待相关。
比如说《纸人》,除却书中记述的少女成长历程中的孤独寂寞,我对书中描写的妈妈保存了苏了了所画的老师木溪的画像那个情节记忆同样深刻。因为我的妈妈正被绝症折磨,我在一种即将失去母亲的恐惧中突然对自己少年时的种种任性与乖张忽然有了一种深深的悔。那个妈妈做的那件事,一下子使这些感觉明晰起来。
这一种印象太强烈了,以至于很多次我阅读这本书时都会一边跟随苏了了的成长与许多熟悉的感受重逢“白衣飘飘的年代”,一边以一个成为母亲又失去母亲的人的身份回味关于那个画像的情节。这本书镌刻着我生命中重大事件的印记,真的难忘。
所以我在一些读书论坛及沙龙里不断地跟朋友介绍,说这是所有女孩子和曾经是女孩子的人都应该一读的书。我相信有不少朋友会在不断的成长和阅读中,在角色的变更中体悟更多。
后来我又读到了《月亮茶馆里的童年》,我太喜欢天米和她周围那些孩子了。在这个故事以及此后读到的一些殷健灵短篇作品中,我看到一些重合的影子——故事与故事之间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以及故事与我的感受之间的。我想,一个会不厌其烦反复抒写某种感受、反复塑造同一类人物的作者,一定是因为那种感受、那类人物在她心中的投影太过深刻。这种反复是在某个时间段里发生的,因为在那段时间里,写作者频频回望的岁月相对集中。那是童年,所有人的黄金时代;那是少年与青年交错的岁月,人们叫它“白衣飘飘的年代”。
二、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少女)心理健康的关注。
优秀的成长小说,离不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身为高中教师,耳闻目睹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可谓多矣,而性心理健康状况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个盲区加雷区。我始终记得同事所说的一件事:一个男生跪在班主任面前,恐惧地说:“昨天晚上,我和她一起睡觉了!”
身为女教师,身为女孩子的妈妈,我更加关注的是那些女孩子的性心理发育,所以,当我看到《纸人》时,秋子的境遇无法不烙入我心底。
秋子无疑是个典型。如果说苏了了代表的是成长中的女孩偏向于精神层面的压抑与孤独的话,那么秋子代表的就是身体发育与精神成长不同步的少女。她与苏了了,代表的应该是少女中的两极。她们一样是需要有人来引渡的青春追梦人。
值得注意的是,苏了了们并没有秋子那种结局,因为她们有相对平稳和谐的家庭,而秋子,处在父亲母亲情感裂缝中,身体又成熟得过早,她经历的必是苏了了们不必经历的悲伤。
在我的职业经历中,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最高,甚至常常可以由一个孩子的举动逆推他的家庭状况。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读到秋子的故事让处在职业倦怠中的我反思:如果家庭已经不可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教师必须做些什么,无论可以改变什么,改变多少。这是我的结论。不能让那些惶恐中的孩子一直深感“我的恐惧无法诉说”而走投无路。殷健灵作品中这方面内容数量巨大,带给我的影响同样很大,最有价值的就是对我责任感的强化。
4 阅读她的作品对你个人有过影响吗?
当然有,因为那些东西都是与我的经历及感受相契合的。比如《纸人》让我一边回眸自己的青春成长,一边有更多的空隙去反思其间自己的乖谬与残酷,还会牵动从女孩到女孩妈妈的诸多联想。另外,像作品中那些关注少女心理健康的内容也使我的责任感被强化。在跟女生谈心时,我会特别强调女孩子要从身体到精神爱惜自己这样的内容,说服力及震撼力极强。
还是成长小说。我觉得就当下而言,她的少女成长小说是很有力量的,能够撞击人心,而这种撞击除了文学功用外,还会有(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功用。
在《纸人》和《月亮茶馆里的童年》中选一部的话,我有点犹豫。
《纸人》是我读过的第一部殷健灵小说,是通过文字认识殷健灵的源头,而且那种大胆涉及、剖心以对的写作状态很令我着迷,其间种种又多次触动我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师的心;而《月亮茶馆的童年》一次次勾起我对童年往事以及那些渐渐远离我生活的好朋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