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2006-12-15 20:53:15)
分类: 闲坐

 

和舒乙聊聊文人画

 

 

殷健灵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2/25/F2004022510552700000.jpg[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TITLE="日记 [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2/25/F2004022510553500000.jpg[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TITLE="日记 [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2/25/F2004022510553900000.jpg[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TITLE="日记 [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2/25/F2004022510555600000.jpg[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TITLE="日记 [2006年12月15日]今天访老舍之子舒乙" />

 

 

舒乙,老舍之子。60岁开始习画,迄今11年。

上海,是舒乙三地画展的第三站。此前,“换双眼睛看世界——舒乙的画”已在澳门和中山两地巡展。

在淮海中路的“上海创意之窗”,我们看到了舒乙先生的近70幅风格多样的文人画。和料想中的文人画不同,舒乙的文人画,无论是构图、色彩、笔法都超乎了传统文人画的模式。在形式上,更具装饰性和现代感;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变;在材料上,除了水墨,还用上了油画用的丙烯材料。

且看那幅《紫夏》,橘色的遒劲枝干,铺展一地或紫或红的落英,构图不在常情之中,色彩新鲜而且夺目。问舒乙灵感何来,先生答,曾在美国见一种从未见过的开紫花的树,如云絮翻涌,眼前的美丽风景让他震撼。但到了画笔下,紫花不是开在树端,而是落于若有所无的水岸。那应是画者心中的梦吧。

又看那《罗马精灵》。著名的罗马斗兽场,到了舒乙笔下却不想入俗,于是,画纸上见到的是一半赭红色的斗兽场残墙,另一半则隐约映在淡蓝色的天空中。那空中,又意想不到地端坐着一只诡异精灵的猫。此乃古希腊古罗马人心目中的神灵,因此,便有了“罗马精灵”的隐喻,令观者浮想联翩。

还有那幅取景于水乡局部的《江南》。这一题材早已被陈逸飞们画熟画滥了,舒乙却只取了坐船闲游时常见的景色——水道边的某一块石岸,年代久远的黛色青砖被渲染成绚烂的彩色,于夹缝中探出几簇蓬勃的水边植物,整个画面具有了装饰画的视觉冲击力。

11年前因一偶然的机会开始“玩画”,至今,舒乙的绘画已渐臻佳境。或许是因为从小受了画家母胡絜青的影响,或许是因为积蓄已久的思想要寻找文字以外的出口,舒乙和绘画的结缘显得如此的自然而然。

听舒乙先生说他的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他说他的画遵循三原则:一是恪守中国画的“不写实”的本质;二是在局部中发现美,因此他热衷画事物的局部,比如上面提到的《江南》;三是非逻辑的视觉感觉和非逻辑的叙事场景,如以上提到的《罗马精灵》和《紫夏》,这应是受了西画的影响。

正因心中有物,舒乙的文人画依赖的不是绘画技巧,而是通过画笔传达的画者心中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于是你便会在他的那些画中,发现无处不在的一双智者的眼睛,这双眼睛观察着世界,也发现和创造着世界。

问舒乙,同样是表达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用绘画与用文字,有何异同?“当然是绘画带给我的感觉更强烈!”舒乙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那是直观的,震撼的,是可以挂在那里欣赏,让观者在瞬间产生审美体验的。这比文字来得刺激的多!”

其实,哪怕是直观的绘画,若没有厚实的思想与精神积淀,空有色彩自然是不够的。舒乙的画传达给观者的,不仅是绘画上的技巧,更多的是来自他文学家头脑的构思,是他崎岖创作心路的外显。孔子说:“绘事后素”,用描画的“必需先有素底,然后可施色彩”来比方人生的“必须先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这一道理用在舒乙先生的文人画上,应是十分恰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