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窥管篇:进入杖朝“问题”多

(2024-09-04 15:32:14)
  窥管篇:进入杖朝“问题”多


    篇首语:进入杖朝(用作八十岁代称)之后,老年人面临的各种“问题”日益凸现,人口老龄化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有人告诉我,其实人越老越可怜,越老越无尊严。开始听到这句话,我觉得不大可能,心中犹存疑虑。特别是对于有钱人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事。只是后来从有的养老院走出来的人那儿得知,绝无戏言,更无夸张,有些“问题”让你感受到人性的劣根性,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当老年人进入杖朝之后,随着身体状况正在走下坡路,身上毛病多,腿脚不灵活,生活上出现了部分不能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等有关“问题”。儿孙们头痛,老年人心疼,这正是,进入杖朝“问题”多。

        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方面讲,主要体现在老年人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呈现断崖式下降,渐渐地在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有的老年人连下地行走都有些困难,这就难为了上班一族。儿女们要上班挣钱养家糊口,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忠孝难以两全,让人非常挠头。怎么办?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及时行孝问题,只有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这样做,看似让儿女们解放了,并彰显孝心可鉴。那未,老年人的问题来了,有的老人死活不愿进养老院。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的清楚。

        其次,从社会环境方面讲,特别是进入杖朝之后,夕阳不是无限好,而是“问题”真不少。这是人性的考验,也是人性的较量。即使你富甲一方,那怕你富的流油,也不要炫耀你的财富,就是到了最高级的养老院,恐怕也是噩梦一场。关键看你有没有儿女等后人及委托人,看看这些人够不够精,够不够狠?这是我有时在坊间或席间经常听到一些老年人关于这个话题的议论。特别是到了年事已高,风烛残年,靠自己养老,完全靠不住,倘若送到养老院去,有寄人篱下之感,有时在养老院也会发生一些不如意事,让你始料不及。一切问题都回到原点,返璞归真,当你一旦看透了人性,你就懂得必须要养儿(女)防老。即使哪一天进了养老院,有了监护人,老年人养老才感到放心,这就是现实给出的一个重要信息。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工资比较低,连养老院的门槛都进不去,只能望“养”兴叹,感觉晚景凄凉。)

      “一枝一叶总关情”。虽然上述这些情况只发生在个别养老院和有的老年人身上,我们既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但也不能碰到问题绕道走。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这确实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夕阳工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老龄工作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必须有的放矢地研究对策,让老人活的有尊严,并且心情舒畅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上个世纪出生的五零或六零后,他们的父母大都是运用家庭养老模式,因为生育子女多,这个问题往往放在自己的家庭内部解决,没有放到社会层面上去。如今轮到独生子女了,他们的父母养老,已经来到了面前,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显而易见,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已经受到无可奈何的严峻挑战,无法自己解决“问题”。人们还记忆犹新,当年对这个问题的某些宣传上的信誓旦旦的“承诺”似乎是时过境迁了,当这个“问题”现在浮出水面时,让独生子女家庭感到束手无策。一边要外出工作,一边要照护老人,真的是分身乏术,无能为力了。人们不禁要问,当年提出“只生一个好”的“专家”,现在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应该好好地研究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了,努力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的“中国方案”,真正地解除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父母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让儿女们安心上班,让老年人舒心养老。

        篇后语: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杖朝之后,这是一支特殊的老年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养老(包括护老)“问题”,这又是一项庞大的民心工程,牵涉政策面大,涉及人员广,不可能一次性改革到位。只有采取大举措、动用大手笔、花费大气力,环环紧扣,层层抓实,步步推进,稳扎稳打,方能奏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