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篇:“人性”的一般特性一一从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说起
(2023-11-23 10:03:37)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站在不同的角度
会有不同的解释
这与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特别是与生产实践有关
当下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认为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
是把的思想装进别的脑袋
是把别的钱装进的袋
前者成功了叫师
后者成功了叫板
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
(这是从成功的角度)
二是认为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
可上九天揽月
可以五洋捉鳖
(这是从科技的角度)
我觉得这并不是最难的事情
因为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了
三是认为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
是“覆水难收”和“破镜重圆”。
(这是从爱情婚姻家庭的角度)
四是认为
世上最难的三件事情
不浪费时间
保守秘密
忘记别人对你的伤害。
(这是从律己的角度)
五是认为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看人识人
(这是从人心的角度)
汉语中有不少涉及人心的成语
如心怀叵测
别有用心
心术不正
口是心非等
可见人心深奥难测
识人知心之难
难就难在人心是长在躯体内
藏着掖着
没有办法拔开来看看
怎么能够识别人心
难道真的要成为铁扇公主
非要钻到别人的肚子里面不可
对于“人性”怎样
我们决不能“上纲上线”
而应该“实事求是”
但必须注意到
不能随意夸大人心深不可测
否则
就有可能陷入“不可知论”
或者落入唯心主义的窠巢
敝人认为
从矛盾的普遍性原则出发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就是在社会生活
和社会实战中识别“人性”
“人性”的本义是指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
和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人的本性
毋庸置疑
“人性”则是通过人们的
言谈举止
接人待物
为人处事
等频繁的社会交往
以及在应对各种社会关系中
必然要显露一些心迹
将人的“本性”
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来
实际上
“人性”虽然深藏于人心
但我们可以通过察言观色
以及听其言观其行
去识别“人性”
显而易见
“人性”有端倪可察
是可以认知的
是需要通过实践检验的
从哲学层面思考
“人性”的一般特性为
(一)社会性
社会学意义上的人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也不是脱离尘世的存在物
人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活在国家和社会中
在其现实性上
是有血有肉
有思想有感情的
活生生的
有意识活动的高级动物
人的存在和发展
不能脱离其与社会的关系
其中包括家庭关系
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等
所以,
“人性”和社会关系密切关联
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二)复杂性
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龙画虎难画骨
可以说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
有时候确实很难揣摩和断定
譬如有的时候
出现“双面人”
落实同样的一件事
有的人与平时不一样
行动怪异
令人费解
为了要强和爱面子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翻脸比翻书还快
不按游游戏规则出牌
这显然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
(关于“人性”的弱点,本文不作赘述)
所以
识别“人性”
无疑成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若想揭开“人性”的神秘面纱
必须放在一定的时空中去考察
把握好社会关系这个“总开关”
(三)趋利性
“人性”的核心内容
就是趋利性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然而人性岂真的如道家
所说的那样恬淡;
欲得的极多”
人们为了“趋利避害”
实际上要作出利己的抉择
“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句话正好抓住了
“人性”具有趋利性这个特征
(四)协作性
人是社会的人
不可以像冒险家鲁滨逊那样
离群索居
有时候需要抱团取暖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完全符合人的本性
需要与人合作
取得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
这是由客观需要
和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在利益面前
“人性”的初始动因
往往是利己的
但不是利已主义
应该将二者区别开来
利己与利他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必须把握好“度”
利己的东西太过了
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与此同时
利己与利他又是相辅相成的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通过互相帮助和合作
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优势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后语:
前一篇:切磋篇:老年人的人生“目标”初探
后一篇:切磋篇:话说“难人”之“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