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篇:古时磁湖之“江门”
(2023-10-01 05:51:28)
寻踪篇:古时磁湖之“江门”
篇首语:据历史资料记载,古时的磁湖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今天的磁湖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大。沧桑之变,找寻古时磁湖之“江门”(即磁湖与长江的连接处),让我们一起感受在这块土地上这座“城中湖”的历史变迁。
古时磁湖,其四至范围究竟有多大?据《中国历史地图册》、《大清一统历志》和《大冶县志》记载,北宋以前的磁湖,包括今湖北鄂州市方新生洲(即卾州杨叶的新游洲)面至铁山一带,东南从汀祖至黄荊山一线,北接鄂州市的燕矶,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千百年来,沧桑之变,土淤沙积,填土建房,修路建厂、工业废弃物堆放等各种因素迭加,致使湖面日渐缩小,仅保存古磁湖的重要部分,成为今日的磁湖。与济南大明湖有着一样的美誉, “半城山色半城湖”。古时的磁湖,襟江怀湖,依山傍水,水域面积之大,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湖”。处于汛期,湖水与长江水浑然一体,故长江黄石段曾被称“磁湖江”;当湖水处于枯竭时,必然引入江水解除旱情。故磁湖江与长江有着天然的连接处,这或许就是古时磁湖之“江门”。
磁湖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胜之区。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苏氏兄弟(子瞻、子由)磁湖泛舟以前,就有许多亭阁景点,有全真亭、安流亭、清风阁、木樨亭厚景点。苏辙泊舟磁湖,泊舟处就是“万顷湖泊一点山”的鲶鱼墩。苏氏磁湖相见之后,人刻其诗于石碑上,名曰“苏公石”。
南宋王象之撰《與地纪胜》载:瑶山在磁湖之右,山有石窝,名醉吟窝。”清《湖广通志》记郭:“瑶山,磁湖上,垂石悬江,昔苏辙阻风于此,有寄兄子瞻诗”。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闻知此讯后,其弟苏辙从河南商丘南渡淮河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再溯江而上到九江,让家属留在江西,自己只身轻舟去黄州看望苏轼,遇风阻舟次磁湖,暂避于瑶山下,系舟于鲶鱼墩,并作有《寄兄子瞻诗》,诗曰:
惭愧江淮南北风,
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
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比,
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
风雨对床闻晓钟。
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无可奈何的苏撒,遇风浪所阻,暂避于瑶山下,系舟于鲶鱼墩,让其兄子瞻知道其弟(子由)已是“魂梦先飞”。
经查证, 瑶山位于黄石港区境内黄石电厂江边,与凉亭山相对,垂石悬江,山上有“醉吟窝”,有赵淳的石刻“江山秀丽,使人不忍去”;有李初度摩崖题刻:大江之滨,悬崖百尺,有卷斯阿,绰乎容席,隐者盘旋,宾焉憩息,真乐攸生,用勒于石。
由此可见,瑶山既是隐居之地,也是憩息之所。
“何人吟醉俯江门?(张造道诗)”找寻古时磁湖与长江的连接处(即古时磁湖之“江门”),从苏辙遇风阻舟次磁湖,暂避于瑶山下,系舟于鲶鱼墩,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古磁湖无江堤,自然出水口,就在瑶山下,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要找寻的真实的“答案”。
惭愧江淮南北风,
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
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比,
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
风雨对床闻晓钟。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铜绿山:“中国矿冶考古的诞生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