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眸篇:故乡的那条大道

(2023-05-26 15:04:39)
 回眸篇:故乡的那条大道



         篇首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一晃,离开家乡已有半个世纪啦。曾经年少时,故乡的那条大道,是我们洪碾人的骄傲与自豪。





故乡的那条大道

位于村前大坝上

它平坦

宽广

笔直的

一直延伸到远方

从东到西

穿越三个生产队

距离不是很短

却又似乎觉得很长

老人们用心体验着

年轻人则用脚来丈量

在那条大道的东头

有被洪水冲过的大决口

连着波光粼粼的洪龙凼

若往东走

就是袁家墩

赵前股

严闸大队

国营龙感湖农场

在那条大道的西端

若往西行

就是洪上屋

洪矮坝

余家墩

梅坝村

一直通往孔垄镇大街上

故乡的那条大道

饱经过岁月沧桑

这里曾经是

上个世纪沿路的老人们

上街坐茶馆的必经之地

也是孩子们利用宽敞场地

经常滚铁环打陀螺

玩草龙的好地方

小时候

“龙须镇”的名字

被乡亲们喊得震天响

虽然不见了当年古镇模样

由于场所集中

消费人气特别旺

有小卖部

卫生院

铁匠铺

缝纫店

养蚕小作坊

更为重要的是

这里设立过大队部

办事的人络绎不绝

购物的人熙熙攘攘

故乡的那条大道

濒临洪龙凼

周围是一大片农田

有三个生产队的晒谷场

还有存放牲畜的牛栏

仓库保管员兼管敲钟

把歇伙和放工的信息

传送到田头地边上

在那条大道正前方

有一马平川的跑马垏

江外村(长江主泓南移,跟江心寺一样,经历过地质构造变化)

以及素有鄂东秦淮河之称的东港

位于东港岸边的梅家渡

连通着河对岸的“德化”

既为过河人提供便利

也沟通了两岸经济与文化交往

梅渡村以西的那块地方

是八一大队工业园

有排灌中心

有碾米

轧花厂

榨油厂

还有农业种植养殖场

多种经营结硕果

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农村工作的创新发展

引起时任县委王书记大加赞赏

上乡红旗(大队)

下乡八-(大队)

为全县树立两面红旗

成为“三农”工作学习榜样

这里的龙须镇

洪碾屋

洪龙凼

仙人桥

跑马垏

梅家渡等

都是历史文化遗址

每当有人提起这些

洪碾人都会有点情不自禁

欣喜若狂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这里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



篇后记:佛教鼎盛时期,四祖道信曾经在古称彭蠡古泽西岸的“龙须镇”(现为洪碾村)设立接待寺,以迎送前来黄梅祭拜的僧侣与香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