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刍议篇:修筑长城蕴涵的“战争观”

(2023-03-12 11:30:37)
刍议篇:修筑长城蕴涵的“战争观”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代诗人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中的两句诗。

     提起万里长城,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有借鉴意义的话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到,修筑万里长城,旨在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据有关史料介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到,修筑万里长城,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史料描述,最早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再次,我们应该了解到,修筑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人运用战争智慧的结晶。据史料称,万里长城,一开始就是作为军事防御工事出现的,逐渐形成防御体系。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贯彻落实积极防御的方针,有效地抵制外来侵略者,特别是限隔敌骑进攻。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长城位于制高点,居高临下,可以及早地发现兵临城下,可以起到及时发布战争动员信号的作用。当外敌入侵时,即将进入临战状态,点燃峰火,发布信息,传递情报,以求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万里长城,固若金汤。有道是,撼山易,撼长城难。古代中国人的战争智慧与斗争艺术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