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篇:“人性”丑陋之源管见
(2023-02-03 14:10:12)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有可能,
遇到很多的人和事。
但无论如何,
那都是在直面人生,
检验“人性”
考量人心
在经历过一番坎坷后,
于是,
便生出一些感慨:
世事难料,
人心难测。
其实,
同任何事物一样,
“人性”也是一分为二的。
我们不能停留在,
性善、性恶这个层面上,
更不能简单地,
用两个极端标准来划分。
而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
往往大多处入二者中间这个区域。
有人说,
在这个世界上
唯有太阳和“人性”不可直视。
这就是说“人性”是很难把握的,
必须放在一定的时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无论从社会学,
或者心理学角度讲,
所有人,
都具有两面性,
即A面和B面。
“人性”发挥的如何?
取决于自己的实力和阶层。
“人性”既有美好的一面,
也有丑陋的一面。
不能简单地,
用计算机语言0和1的标准,
来加以识别和判断。
“人性”的主流是向善的,
但也有不向善的时候。
坊间曾有人形象地,
揭露“人性”的丑陋:
在无权无势的人身上挑毛病,
在有权有势的人身上找优点。
作为生命个体,
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
有些“人性”,
是与生俱来的。
更多的则是,
在后天的环境中学习养成的。
孔子曰:
“性相近”,
习相远。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说的就是环境既能影响人,
也能够改变人。
庄子认为“人性”有四大特征:
即爱之则亲,
利之则至,
誉之则劝,
致其所恶则散。
而他突出强调的是,
要懂得驾驭人心。
只有这样,
才是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
深谙“人性”,
游刃有余。
唯物史观认为:
“人性”,
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
和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人的品性。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性”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我们在正视“人性”,
积极向上一面的时候,
也要正视“人性”,
深不可测的一面。
从溯源角度讲,
“人性”的丑陋,
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
丑陋的“人性”,
源于人的贪婪。
“人性”是贪婪的,
不断的追求更完美、
更时尚、更巅峰的事情,
故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与“跳起来摘桃子吃”,
不可同日而语。
(见文尾《不足歌”)
其次,
丑陋的“人性”,
源于人的嫉妒心。
不希望别人好,
起码不能比自己好。
故有些人,
恨你有,
笑你无,
嫌你穷,
怕你富。
近期听到一则新闻,
L先生炒股着实赚了不少的钱,
玩得好的Y君则对别人说道,
看他病怏怏的样子,
不知道他会不会,
有这个命享用这些钱?
怕你富,
由此可见一斑。
再次,
丑陋的“人性”,
源于人的爱慕虚荣。
这正是,
虚荣的人关注着自己的名字,
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的人竞然干出伤天害理,
损人利己的事情。
譬如,
冒名顶替上大学就是例证,
将别人一生美好的前程亲手给葬送。
最后,
丑陋的“人性”
源于人的利己主义。
有人认为,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人的本质是利己的,
甚至有时候是排他的。
最冷不过人心,
最凉不过人性。
也有人认为,
人必须不断地克制自己
先人后己,
克己奉公。
只有这样,
社会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在利益面前
一事当前,
先替自己打算,
凸现出“人性”,
以“我”为圆心
以自私为半径
有的人,
明明自己揣着私心,
却苛求别人的大度。
为了自己的平步青云
不顾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
有的人,
为了自己脱掉干系,
采取落井下石
嫁祸于人,
栽赃陷害别人。
有些伤害足以诛心,
有些谎言足以杀人不见血。
还有的人,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等等。
在当下,
流传着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
当你触犯到某人的利益时,
他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有人便针锋相对,
使出“硬招”:
他是你朋友,
你借钱试试?!
时间验证了人心,
金钱见证了人性。
诚然,
“人性”丑陋之源,
远远不止这些,
有人指出“人性弱点100条”。
然而,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上,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敝人认为,
择其要,
“人性”丑陋之源,
应主要包括上述这些方面。
一孔之见,
仅供参考!
附:《不足歌》
足以说明人性的贪婪!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思娇柔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
又嫌出门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
又思无官被人欺;
七品县官还嫌小,
又想朝中挂紫衣;
一品当朝为宰相,
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
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
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
人生人生若奈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
除非南柯一梦兮。
前一篇:探索篇:刍议“人类的末日”
后一篇:时节篇:气温骤变似“断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