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写给天堂的父母

(2022-03-27 16:05:41)






     清明节:写给天堂的父母



           篇首语: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家可回,有人可依。有道是,谁人与我立黄昏,谁人问我粥可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2022年清明节即将来临,谨以此美篇缅怀在天堂安息的父母双亲!



一片金黄染三春,

一声爆竹惊“桑林”。

一簇菊花寄哀思,

一尊碑刻昭后昆。

可叹乡愁谁解意,

可望谁人洗征尘?

可念“家”在千般好,

可知“大孝”慕双亲?!





         追思篇:父亲的一生



吾父一生,历尽艰辛。

生于乙丑,卒于丁酉。

出身寒门,坎坷前行。

幼经霜雪,顽强坚韧。

织布学徒,惨遭抓丁。

腥风血雨,险些送命。

霹雳一声,华丽转身。

履村支书,工作勤奋。

大桥通车,受邀光临。

全县红旗,誉满乡村。

文革洗礼,笑看浮沉。

创办窑厂,自力更生。

襄渝行程,建设标兵。

晚年复出,扶持后生。

老骥伏枥,光彩照人。

吾父治家,教导严谨。

为人处事,以善为本。

高风亮节,启迪后昆。

侍长至孝,睦邻至诚。

待子至爱,伴妻至情。

饱经沧桑,晚景温馨。

六女二男,贤良孝顺。

四世同堂,家道荣欣。

寸草春晖,安享天伦。

享年九三,神佑福荫。

谆谆教诲,耳畔犹闻。

音容宛在,风范长存。

恩比天高,情比海深。

千言万语,哽咽难尽。

生离死别,阴阳两分。

捶胸顿足,回天无门。

大限降临,从此土遁。

今生今世,再无父亲。

稽颡泣血,仰天长吟。

吟诵未已,泪雨倾盆



注:我的老父亲洪华清,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63年的党龄;享年93岁。是洪碾村的老党员、老支书、老寿星。



           (一)历史回眸(片断)

            1、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通车。父亲洪华清作为全县劳动模范和支部书记双重身份代表受邀出席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仪式,受到张体学、王任重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2、时任县委书记王保珉执政期间,他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曾树立“上乡红旗(大队)、下乡八一(大队)”为全县开展农村工作的两面旗帜。

        3、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受孔东公社党委委派,带领孔东公社民兵营参加郧县将军河段“三线”建设。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坚持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抓进度,抢速度,他带领的团队,曾多次受到参加“三线”建设部队的表彰和奖励。故先贤洪美涛老先生获悉此事后赋诗称赞。

                 (二)先贤赋诗

        在1972年春节之际,洪碾村有“文化人”之称的先贤洪美涛老先生赋诗称赞:

           腊去已无寒露降,

           春来犹有惠风吹。

           雄心壮志勋功铸,

           巴蜀行程青史垂。

                  (三)老友赐墨

         2017年农历11月初1日,父亲老友、原孔垄镇老领导洪梅记先生送来挽幛:

         千秋典范传桑梓,

         一世英名肇后昆。

               (四)撰联缅怀

吾表弟、黄梅诗词学会梅安怀老师撰联,以示缅怀

椿容不再瞻     思亲难止千行泪

教诲长相忆     舐犊尚存一世情

吾乡友、农民作家洪国清老师撰联,以示怀念

两袖清风     廉明克己留勋绩,

一身正气     赤胆忠心为庶民。



          追思篇:母亲的围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吃过晚饭之后,我总是要到市体育场走走步,或者到平价超市逛逛,名曰锻练,实则打发时间。有时走进商场看到生活用品的货架,各式各样的围裙琳瑯满目,倒有点睹物思亲的感觉,越发仔细端详这些半身围裙、挂脖围裙、背心围裙、全身围裙时,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母亲的围裙

       少年时代的我,当我看到母亲身上系上围裙时,就有一种爱的享受。我们家兄弟姐妹多,母亲天天是要到生产队上工的,还要兼顾做一日三餐,这真的是难为了我的母亲。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洗衣服,往往是一大脚盆的衣服,洗好之后,还要抓紧时间晾晒。然后,还要系上围裙抓紧时间做早饭,忙着赶上上午生产队出工。每天早晨,我到学校早读,放学以后,就有一种饿狼扑食的感觉。当我回家看到桌子上摆好饭菜时,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是对子女的一种奉献,是多么地伟大。中午放学后,当我看到母亲身上还系着围裙时,心里有时难免生出愧疚感,如果我不好好读书,怎么对得起母亲劳累和付出?!午饭一般都是母亲“抢”着做的,因为生产队中午歇工的时间很短,除非夏季歇工避暑的时间长一点。到了晚上,母亲系上围裙后,更是忙的不亦乐乎!除了为一大家子的人做好饭菜,还要为猪淘猪食。一天到晚,母亲像一部机器,总是在不停的运转。

       青年时代的我,当我看到母亲系上围裙时,就有一种爱的熏陶。黄梅方言讲,人往高处走,鼻涕往下流。当我一九七三年参军后,每年一次的探亲假回到故乡时,母亲总是把她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留给我吃,让我亲身体验到母爱的点点滴滴。母亲的围裙,分明就是系着儿女的心,系着对子女的爱。有时一看到母亲的身上还系着围裙,便有一种条件反射,感到我的母亲还在忙碌着。当我进入中年以后,也为人父了,母亲的一举一动,通过默化潜移,深深的教育和感染了我。母亲的围裙,就是一面旗帜,需要我们传承的就是一种担当,一种付出,一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

       记得那时母亲的围裙,是用纯棉土布做的,比较柔软,容易清洗,不易起毛球,特别卫生。在母亲那里,她的围裙,似乎成了一个“钱包”,她把平时卖鸡蛋的钱,总是将围裙一卷,神出鬼没不见了钱的踪迹。那次我在学校加入少先队,红领巾是需要学生出钱购买的。当我将这一情况告诉母亲时,她没容我多想,便立即把夹在围裙里钱拿出来给了我,让我喜出望外。从此我便发现了母亲围裙的“秘密”,多么好的一个随身携带的“钱包”。最让我痛心疾首是,1997年10月1日(农历)母亲在临终的时候,当我们子女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的围裙里还有十多块钱,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围裙里蕴藏着对子女、对家庭一片深深的爱意!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她的围裙精神永存!


注:洪家碾祖坟山位于村前西侧的东港河畔。洪家碾因碾而名。古时位于彭蠡古泽西岸,水系发达,村前方有龙凼和横贯东西的东港,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村,行政管理上有三个生产队(或组)。因为规划布局和村里建设发展的需要,此祖坟山曾作过两次大的变动:最早的祖坟山在洪家碾村后西侧,濒临一个小水塘。后来迁至被村民唤作“梁家墩”的村后东侧,濒临三个相连的大水塘;最后再迁往被村民唤作“桑树林”的村前西侧,濒临素有鄂东“秦淮河”之称的东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