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石(史话篇) 磁湖得名与“二苏”磁湖泛舟
(2012-12-24 18:39:24)
标签:
杂谈 |
今日黄石(史话篇)
磁湖历史文化悠久,其得名与苏轼(1037---1101
苏洵在《祭亡妻文》云:“有子六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不亡。”苏轼原有兄弟姊妹共六人,只是大都早逝,最后只剩他和苏辙两人,二苏兄弟情谊非常深浓。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不仅是弟弟的同窗,更是良师和益友,他有一首诗道:“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东坡墓志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兄弟手足情深,更胜刘关张当年。
苏轼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
元丰三年(1080)正月,苏轼来到黄州,谪居五年。元丰三年五月,苏辙带领嫂嫂和亲眷家属从河南商丘起程,南渡淮河到广陵,再溯江而上到九江,把家属安顿下来后,奉嫂到黄州寻兄。
苏轼听说弟弟来会,悲喜交集,因为有圣旨在先,不能擅自离开黄州,无法亲自迎接弟弟,便写了一首诗相迎,诗曰:“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东风别宛邱。不向邯郸道中见,却来云梦泽南游。睽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
当苏辙乘坐的船驶到黄石江面时,天气突变,刮起大风,骤雨倾盆,巨浪滔天,船只不能前行,就从胜阳港拐进磁湖躲避风浪。当时船停靠在湖中一个小岛边,苏辙思兄心切,望着湖面白浪摇山,暴雨如注,有感于兄弟两人的遭遇,百感交集,当即赋诗两首——《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诗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其一:“惭愧江淮东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依。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其二:“西归犹未有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那年的磁湖惊涛拍岸,白浪冲天,但隔不断兄弟之情。苏家兄弟情深意重,款款而述,至今读来,仍感人肺腑。小岛有石,曰“苏公石”,当年“二苏”酬唱诗刻,犹存石上。
苏轼见到弟弟的诗以后,喜极而泣,不顾圣旨在先,星夜起程,第二天赶到磁湖与弟弟相会,兄弟紧紧相拥,热泪盈眶。一旁的苏轼妻子及家人看到兄弟如此情深的一幕,也不禁泪水涟涟。此后,兄弟两人磁湖泛舟游赏多日,饱览山光水色,畅叙离情,倾诉心曲,相互唱和。苏轼按苏辙诗的韵律再次奉和,作《次韵答子由》诗曰:“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苏轼觉得其弟诗文句句皆为好语,像珍珠般贯穿全篇,这便是“好语似珠”的来历。这四字,一咏一和,足见一代文豪兄弟情深。
其后,苏辙随兄到黄州,流连半月,再回九江,带亲属到江西筠州赴谪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