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生活...@《我们的故事》

(2011-02-15 13:55:48)
标签:

蓝蝴蝶

乐评人

生活

同志

出柜

gay

记忆

片段

我们的故事

情感

分类: 看不见的城市漫游

这个故事,不,这不是一个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记忆、或往事……写于2010年的1月,就是那一本国外出的同志出柜故事作品集的书《我们的故事》里头的我。其实,也说不说得清楚是现在的我。因为,我只是在还原一个记忆里头,很模糊的片段,和现在无关,更多的实只是过去。


一种生活...@《我们的故事》

 


 

1,开始

我总认为,生活总是一个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这个观念好像,在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存在自己的思想里面,因此,总留给别人一份叫孤僻的印象。这是后来,自己成人以后,从自己的阿姨口中听说回来的。毕竟,那时候的自己就如是一只离群的小鸟,不喜欢受到束缚,无论是上课的路上、还是放学后的家里面,总难以发现身边会有同学、或者好朋友一起相伴……


 

唯一令我感到友好的两个人,一个是妈妈、另一个是比我年长仅仅十年的阿姨。其实我都不清楚为什么阿姨会跟着我们家人一起生活的,只依稀记得当时因为学业的问题,她才会来跟着姐姐(我妈妈)一起生活的,加上爸爸,四个人一起住在五十平米不到的房子里面。是一段漫长、而又充满疑惑的童年,现在回想起来。从就读幼儿园开始,每日就由读初中的阿姨接我放学,然后我们二人就一起去市场买菜,用2元钱来买一顿晚餐的菜去回家煮……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我很瘦很瘦,和很多八十年代生长在内地的孩子一样,过着不算贫苦、也说不上富有的生活。还常常跟阿姨、妈妈说,等日后自己长大以后,一定会努力工作来賺钱让大家都过的开心与快乐,也是我和阿姨、妈妈之间的一个秘密。因为孤僻的性格,使我当时并没有在很多人面前说过类似的话。


 

关于自己的童年,其实是一个充满了疑惑的时期。我总是对生活上的各种细节充满了疑问,但并不是那个年纪的尝试范围内的时期,例如刚刚开始董事后就开始疑问奶奶为何总是偏袒表妹、堂弟,其他亲戚眼中的自己总是那么的坏,明明在一些家务上的事情自己做得好的,却无聊地被奶奶和爷爷指责。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印象深刻的一次是,爸爸当着奶奶面前打了妈妈一巴掌以后,奶奶跟着来骂我和妈妈……之后,躲到房间哭的我问过妈妈一个问题,究竟我是不是你们从外面捡回来的?其实,当时的我并不完全理解“捡回来”与今天的“收养”的含义是对等的,只是很多小朋友做错事后,被家长指责时,那些父母都是用这么一个词组来骂自己的孩子。


 

依稀还记得,那时最开心的事情是,能够和妈妈、阿姨一起共处的时候,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吃雪糕,不过那是钱不多并不能像现在的生活那样,一切想买都可以买到。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的时候,嚷着要买的时候,自己心里面总有一种难受的感觉,因为得不到,也不明白妈妈所说的“没有多少钱”的概念的所在。因为,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都总在炫耀着自己的玩具,还有香港的电视台里面经常播放的玩具广告,令到我也会以为自己的父母也会给我买好玩的、新奇的机器人、模型。可以说,阿姨当时是带给我最多乐趣的人,她会教我很多事情,例如做饭、又例如洗衣服、又例如是如何在平凡与乏味的生活里面获得自己的快乐……因此,渐渐地和我建立起一种信任的感觉,很多话至今我都只会对她说。


 

2,爸爸

可以说,爸爸是一个影响得我最深的人。他的存在,在我的童年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教育。我也曾经无知地问过妈妈和阿姨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逢年过节都会有爸妈的陪伴,而为什么我总是很难才见到爸爸一次?


 

关于我爸爸的故事,可以说的会有很多很多,包括时至今日的现在,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的矛盾以及分歧所引起的纷争以及难忘的经历,会有很多很多。但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还是小学以及中学生时期的那十年,他仿佛在我的生活以及世界里面扮演着一个霸道侵略者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发生在他和妈妈之间的那些故事,这位侵略者总会以各种手段以及方式,来对妈妈进行各种方式的精神的侵占与强迫。最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总是在半夜听到他们房间里面传来吵架、妈妈被他打、以及是妈妈在之后发出的哭声……虽然我不知道在那一刻里面,所发生的是什么样的一回事,更加不知道为何会从争吵中连连引发出如此的状况,不算惨烈,但至少会是造成或多或少的恐惧,对于一个尚算完整的家庭来说。


 

小时候,由爸爸一手建立起来的恐惧的印象,令我对一家人团聚的那种氛围感到极大的惶恐,就好像每次原本开开心心的开始,总会在爸妈的之间的分歧而被悲伤的告终。因此,我更乐于和妈妈、或者阿姨独处时候的感觉,虽然妈妈忙着打理汽车修理厂的生意,一直都很忙,每日的见面都总是我晚上上床睡觉前的那短暂的时间。每日的一大早母亲总是独自骑着单车去厂里打点一切,买菜、给工人们煮饭、整理仓库库存、点算现金;而爸爸,他总是睡觉、吃饭、玩乐,算是一种夜间出现的动物,和朋友出去聊天、喝酒、有的时候也会去到一些色情的场所。因此,家庭的重担也是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也是阿姨因为求学来借住在我家的一个原因,毕竟阿姨的出现,可以减轻了妈妈照顾了我的负担。


 

还有数次,因为爸妈闹得很凶,妈妈带着我和阿姨一起回到外婆家,也是在第一次回到外婆家后,“离婚”这个词就一直间断低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最可惜的是,源于那个“一物治一物”的原始理论,妈妈的懦弱的情感和家庭观,总是被爸爸的强悍与歪理所折服。继而,弟弟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尚在就读小学五年级的我听到了他说一句话,“爸妈离婚,好像说了好几年了,都没结果的……”而弟弟的出现,对于那是的我来说,好处就是在父母争吵或打架后,多了一个伴和我一起哭诉,而阿姨也渐渐地学会坚强地站立在我和弟弟之间,算是一个榜样,至少令我和弟弟觉得这些出于家庭的问题,必须理智低去面对。


 

3,反叛期

时至今天,仍然有很多朋友都胡跟我说出一份对于我的印象,早熟。虽然,第一次从某亲戚口中听到的这个词的时候,我仍然难以懂得其包含的意义。只是,会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学习着适应、并试图地去扭转一些不好的状况。在这一方面,弟弟和我还是蛮有默契的,在阿姨因为工作的关系,搬离了我家以后,每日放学以后的我们都会到妈妈经营的店里面帮妈妈看着店里的一切。


 

就在这一件事出现了以后,就开始有一些亲戚对我妈妈发出一些质疑的声音,我的奶奶、两个姑妈、还有一位婶婶,但这些怀着好意的、侮辱性的说话,妈妈也一一地吞进了肚子。或者这会跟妈妈成长的那个年代有关,起码对于那些生于60年代的人来说,学历并不代表一切,金钱名利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更多的是透过辛勤劳动换取,因此妈妈也有大声去反驳那些亲戚的时候。虽然现在想来,确实有那么一点点愚昧的感觉,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好与坏、美与丑的一套,旁人是无法加以阻挠与删改的。


 

记得那一年,我还是就读小学的六年级,妈妈跟外公借了一笔钱,在凑合了自己经营汽车修理厂十年存下来的的钱,买了我们家的第一栋房子。从原来抓在奶奶的房子的阁楼,搬去了经过简单装修的新住处。也日渐地离开了那些关于我们家的流言蜚语,我也渐渐地适应了不用去每日面对亲爱的脸色的日子,更舒坦地做自己。是一段半空白的日子,起码不用再要去面对这些那些人的指责、也不用去强迫自己根据别人的意愿来生活,除了妈妈,我还是很尊重她所说的话与决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长是一段充满了各种悲欢离合的过程,渐渐地去学会独立与适应世事的变化……而在我成长里面,知道如何去独立并不是一件可以放慢脚步的事情,至少家庭的关系,让一些原本美好的局面变得支离破碎,因此,独立是一件急迫的事情。从洗衣服、到做饭、再到处理一切生活上的琐碎事。至于妈妈,只是一个站立在我背后,用金钱来支援我生活所需的后盾,又或者是互相的支持,在她的生活里面她同样的无助与自力更生,虽然我没有后面所说的那个能力。这也是加深了日后,我在很多认识我们家人的人眼中,哪一个“早熟”与“反叛”印象的来源。我尝试在生活、以及学习上的种种与别不同的结果,来告诉全世界,我的独立、以及旁人的不屑一顾。抽烟、打架、旷课,林林种种的反叛的事情,也逐渐把自己“离群”的形象逼真地雕琢出来。


 

4,对她说I

有些话,我只会对两个女人说,一个是我妈妈、另一个是阿姨。当然,更多的时候我都会把话直接地告诉她们,并没有去顾及她们的感受,就如那时候我常常很直白地告诉我其他的亲戚,他们身上出现的讨人厌之处一样。

 

在小学六年级的最后那个学期,爸妈的关系最为恶化的一个时期,爸爸除了没有去理会汽车修理厂的生意外,还不断地在存放现金的那个抽屉里面拿走现金。我和妈妈都无数次吆喝过他,试图想去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换来的就是他高声的谩骂与拳脚的挑衅,而我也曾试过还以攻击的动作。也曾在深夜,和弟弟与妈妈开着么拖车,四处找寻也出不归的爸爸的踪影,也曾试过接二连三地被开着么拖车载着我和弟弟的妈妈,找到了爸爸与别的女人在一起的藏身之处,也令到我们对着哪一个纠结着爸爸的女人大打出手……


 

对于妈妈对爸爸的爱,我从未做过质疑,她就像是守护着他的守护天使那样,包容并纵容着他在生活里面做过的一切对与错。也由此而让很多关心妈妈的人,感到痛心不已,弟弟、外婆、阿姨、外公、还有舅舅他们,都在无时无刻地关切地追问着妈妈,这段婚姻继续下去的意义是?妈妈说过很多的话,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但在我一次苦苦哀求她说,请她与爸爸离婚以后,却又得到了一个留着眼泪说出的答案,“你和弟弟还小,如果我和爸爸离婚了,你们怎么办,我不想和你们分开……”也成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牵强地延续了下来的重要原因。


 

5,温暖

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与成长,都和我有着极大的差别,毕竟可以称托出“支离破碎”这个词组的家庭,都只是社会的少数。我也开始意识到一个事实,自己真的与别人有所区别的最大的原因是,我对那句小时候常常听到的,被人笑说的话“你这么高大,长大后一定可以找到好老婆的……”这番话,感到极其的厌恶,那时候都并没有太明确的原因,去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的反感,只是很畏惧如果自己的日后的家庭会像自己爸妈的关系那样,我宁可不要。毕竟,源于爱情与亲爱的最阴暗的哪一个面向,会令人畏惧地止步与它们的门外。


 

还是一件发生在小学六年级的事情,那时面临着升中学的考试、还有好几次和妈妈夜出寻夫的经历,我很卑微地被时间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世界就仿如荒唐的令人难以去相信它的运行、以及是生命的继续。直到我第一次遇见到,那时偶然来体育课上的代课老师余老师,一个刚刚从体育学院毕业的实习生。我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冲动,竟然在自由活动的时候,走到去他身边,主动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甚至有点儿想拥抱他的冲动,就像电视上常常出现的那些恋爱中的异性恋情侣一样。也是在那一次之后,这位余老师的灿烂的笑容、以及健壮的形像,一直都没有小时在自己的脑海里面,虽然他给我上过的体育课只有因代课而存在的40分钟。也曾经在学校的洗手间里面,偶遇到正在小便的他,自己也立即低产生了欲望,冲上去一探究竟……虽然,到最后我和他什么也没发生,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何会对余老师有这么一种欲望是因为好奇、还是别有因由。


 

6,对她说II

虽然在我六年级以后,阿姨搬离了我和家人住的地方,但有时候的周末她还是会过来看望我们。记得,在生中考试前的那一个月,阿姨过来我家帮我补习功课,也顺便想从我口中打听父母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告诉了她那间发生在余老师带给了我好奇心的事情。“阿姨,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对一个老师产生了好感,那种好感不像是朋友和同学之间的那种基于友谊的,我竟然想去拥抱他,还在他小便的时候……”


 

当阿姨听完了我诉说的话以后,其实已经明白到我所表露的含义,毕竟在那时1996年,有关于一代华语流行乐坛巨星张国荣的同性恋的新闻,都被各大媒体连番报道过很多很多次了。而对于阿姨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因为她只跟我说了一句话,“有些事情,等你长大了你才明白自己的真确需要。”直到了大概六年以后,我才知道阿姨当年跟我说这一番话的原因是,她并不相信我说的是真话,只是当作是我一时孩子气的玩笑。


 

7,公告天下

1997年,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其实并不是香港的回归,而是我在那一年透过盗版的VCD看到了一部由自己很喜欢的歌手张国荣主演的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春光乍泄》。它对于我来说,是意义极为重大的电影,除了是因为和阿姨说的那句话,令到阿姨和妈妈陪我一起看完了这一部电影,也让她们和我一起认识到同性恋并不是一种“问题”、或是“病”,透过那段难舍难离的同志爱情,它告诉了我们同性恋者和异性恋的爱情是一样的;还有的是它启蒙了我对自己的同志身份的认知。因此,就在那一晚与妈妈、阿姨一起看过《春光乍泄》的不久后的一次亲友聚餐上,当他们谈及到我日后结婚、生孩子的话题的时候,我遍直白低冲口而出地说了一句,“我是同性恋者,喜欢男人的,日后不会去结婚,而且永远也不会去有属于自己的小孩……”


 

到目前为止,我也记不清楚自己一共看了启蒙了自己的《春光乍泄》有多少遍,只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手淫,是在第二次独自看这部电影时,被电影刚刚开始时的那一幕张国荣与梁朝伟的激情戏所引导的。也有人问过我,有没有后悔当年被这一部同志剧情片启蒙,而去冲动地告知家人关于自己的性取向的事情。时至今日,我的答案仍然是坚定地一句,不!我想我应该当年因为年少无知的一时冲动,可以借故去强迫身边的家人、亲友去面对这一个事实,也破灭了哪一些留在那时的他们的心中的幻想,间接地令到目前的自己可以越活越自我,在面对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至少我还可以在各个乐评专栏、或者文字作品中大大方方地交代出自己的性取向、以及同志生活和心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