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南方的天空,吹着北方的风 |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陆川
如果用“红茶”来形容电影《2046》的话,我想《可可西里》就是一杯纯正的白开水。两部电影,有类似的风格,都是用某种事或物表达了人对某中信念或记忆的坚持的态度。《2046》用了周慕云这个人跟几个女人的暧昧纠缠,来表达了某种感觉与态度;而《可可西里》则用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对某种信仰和理想的坚持。以一种纯粹的手段,感动了观众,就是因为其纯粹,就像纯正水那样,没有任何地杂质。
终于在繁忙的写作中,腾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观看了陆川今年的一部新作——《可可西里》。没有众多的大牌明星,以一种真实而纯粹的拍摄手法,制作出来的一部电影,是它跟笔者的第一感觉。从电影开始的,那个某品牌的手提DV的广告,陆川所说的那番话,都足以令人感动。“很怀念拍摄《可可西里》的日子,像一场战争,兄弟们出生入死┄┄”
电影的剧本,是导演陆川改编自一个发生在可可西里的真实故事的,以拍记录片的手段将故事搬到荧幕上。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700米,青藏高原的中心位置,是地球上最后的原始荒原,也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可可西里”藏文的原意为,“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山。”但残酷的枪声,于无声中,使其慢慢地变成一个沧桑而了无生气的荒漠。
电影一开始,便出现了极其悲伤的一幕,巡山队员强巴在夜晚巡山的时候,给猎杀藏羚羊的一帮凶徒所枪杀。故事的主线,就是描写一帮1993年成立的巡山队,在可可西里荒漠上追捕猎杀和偷运藏羚羊皮的人的故事。生活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从1985年的一百多万只,急剧下降到1993年里只剩下到一万多只。因此,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与非法猎杀队的人的斗争,日渐渐激烈,巡山队的人也由刚开始的19人,慢慢地下降到9人。而,电影里的故事,就是讲述这9个人最后一次巡山的故事,以及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跟随着他们巡山所发生的一切。
如果要我简单地用四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我想我是会用“百感交集”这四个字。在电影里,有欢笑、有流泪、有高兴、有悲伤,也有仇恨┄┄在电影里,想要表达的,和其包含的东西真的太多。一帮满怀理想,坚持着自己信仰的人,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大自然,他们的付出着的太多。背负着自己的家人、朋友、情人、小孩,没日没夜地去坚持自己的任务。不顾生死,因为激烈的斗争中就代表着有死亡,这是他们所知道而没法顾及的。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没有收入,只是靠着微薄的赞助来维持着艰巨的任务。倒过来想想在今天,没有薪水的工作谁会去做呢?更何况是工作里连自己的生死是听天由命的,活多久都不会知道。在驱车上山前,只听到巡山队里的8名成员拼命地对着自己说,“平安回来!平按回来!”或者,这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一中自我催眠,让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艰苦病痛甚至是意外的死亡。
巡山队里的队员,在上山巡逻的过程里,厄运之手一步一步的迫向了他们,队员相继地一个一个地失去。从刚开始的8个人,变成了6人,再变成了3人,最后只剩下那个来自北京的记者。相继的受伤、冷死、被流沙淹没、被枪杀,他们每一步都走得那样的艰巨,每一幕的情景都如此地扣人心弦。在电影的最后,巡山队队长“日泰”死在猎杀帮的顶头人的枪下,的确给人带来一份意外与伤感。结果,上山了的巡山队员,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在电影里,就只剩下同去的北京记者“尕玉”,无助地跪坐在地上。结局的悲惨,是笔者出乎意料,以前,总相信着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好人有好报。”一帮义无返顾地,执着着自己梦想和信仰的,搏尽全力去保护着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这个美好的地方呢?
当北京记者“尕玉”回到北京后,他写了一篇震惊中外的报道,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的注意。生长于可可西里荒漠里的藏羚羊群,也得到了国家的注意,而肆意猎杀藏羚羊的猎人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电影的结局,也是那群壮烈牺牲了的巡山队员想得到的结果。
9个人巡山队的成员,同一个梦想,同样的决心和坚持,一个一个慢慢地消失于电影里、现实中。他们的勇气,让我感动;他们的坚持让我佩服;他们的决心,让我惊叹。在某一个感觉的瞬间,连眼泪都不由自主地往下滴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