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梅林镇印象:红色的灵魂
标签:
五华县梅林镇古大存冉正宝嘉应学院旅游景点 |
每一个小镇都会有一个灵魂式的人物,梅林镇也不例外,只是这个灵魂有点特别,不是受热捧的成功企业家,也不是腹有诗书的文化名人,而是一位发起和参与了红色革命的伟大军人——叶大存。
出发前就已经在网上“做了功课”,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带着一种崇敬之情从梅城驱车一百余公里,到了这个有四万多人口的镇子。把车停到镇政府旁边,高高映入眼界的是一座革命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所处的位置非常特别,几米外就是镇委和镇政府所在地,实属罕见。
当初建纪念碑或建办公大楼的时候,应该是有意把两者放在一起吧,一方面告诉世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另一方面也随时警示在楼里工作的人员,要以先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永跟党走。
纪念碑的正面碑柱和反面碑柱上的字,是由两位国家级的重要人物题写的,可见小镇英雄先烈们在革命斗争中的分量不轻。纪念碑底座上有叶大存于1961年夏撰写的纪念碑文,其中有一句“农会旌旗声驰石碣,集南山兄弟之主力,横陂扬战绩,人民今日树丰碑”,“南山兄弟”这个词组让我内心一震,隐约感到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兄弟情深”的真正含义。
纪念碑后面有一片树木,三个小姑娘正在一棵榕树下荡秋千,欢畅的笑声和轻盈的身姿很感人。她们当然意识不到旁边纪念碑有什么据图的含义,但她们有权力享受这种自由和快乐。当我举起手机给她们拍照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赶紧提醒在树上的另外一个小姑娘,树上的小姑娘却大大方方地说“照呗”,还比划出一个剪刀手。五华的孩子们是大方的,不愧是出武状元和足球先生李惠堂的地方。
镇政府和纪念碑在圩镇的北部,以此为起点,我们一路向南步行感受圩镇的面貌。金龙路正在改造,到处是沟、管道、施工材料和灰尘,能够看出来改造后的面貌一定是宽敞整齐的。另外三条由北而南的兴梅路、老街和沿江路,都是一派家常场景,店铺和日常生活的动态图,只是缺少树木的栽种,烈日下的行走有些辛苦。琴江从圩镇东侧由北而南流过,水不多,江心满是草丛。由于正值举国上下同庆新中国70周年华诞,所以街面上的红色很多,印证了来之前的想象。
再往南过了一座桥,就到了优河村,古大存在这里出生长大,他的故居被列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教育基地。我用古大存汉白玉雕塑的姿态和这位饱受磨砺的革命家合了一张影,以表达对他的景仰和尊重,同行的人都说“真像”,可我的境界和经历与他真的无法相比。
古大存的故居里面展出了他不同时期的多张照片,一看就是能担大事儿的英雄气质,与我对“五华人”的形象印象和性格印象正好契合:挺拔坚定,意志顽强。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的原则性和坦荡胸怀,给毛主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曾在公开场合称赞他是“带刺的玫瑰花”、“一面斗争的旗帜”。
他就像钢铁战士,他当然就是钢铁战士。1924年开始参加广东政府组织的东征军,1928年奔赴八乡山创建东江根据地,1935年东江特委解体后,率部突围到大埔山区坚持斗争,1945年受任赴东北,1949年解放后调广东工作,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1957年受到错误处分,1966年11月在广州病逝,1983年中央为他平反,恢复名誉。69年的生命历程,他走的从容,走的光荣。
离开梅林镇,我们一行人都说,看到了叶大存,就值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