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一所普通大学的不普通召唤

标签:
嘉应学院报考指南高考分数冉正宝博客 |
分类: 美好嘉园 |
什么是普通?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无外乎就是指“平常”和“一般”,比如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教师”,意思是我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能样貌不出众,技能不突出,业绩也平平,混在教师队伍里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总之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吧。
可是把“普通”放在“高校”前面呢?比如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是指这些高校很平常、很一般吗?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也就是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嘉应学院”等2595所高校都是普通高校,注意,都是“普通”。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普通吗?这些高校在2595所高校中很平常、很一般吗?显然不是。那么普通高校中的“普通”就要根据其所在的语境理解为是和“成人高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普通高校采用的是平常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采取全日制教学形式,成人高校采用的是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象是成年人,一般实行非全日制教学。
尽管如此,在公众和众多的考生心中,仍然会把“普通高校”简单地分为“不普通”的大学和“普通”的大学。比如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是一本院校,是重点大学,有的甚至是985和211,是不普通的,而嘉应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是二本大学,是普通的,至于三本大学等就更普通了。
那么,广东籍的考生有多少人能进入“不普通高校”呢?又有多少人必须进入“普通高校”读书深造呢?我们以2016年广东省高考招生录取数字为例。2016年广东高考考生报考总人数为73.3万人,其中第一批本科院校实际共录取考生8.2万多人,录取率达到11.2%,也就是说100个人里有11个人可以进入所谓的不普通的一本学习,另外89人只能选择普通的高校了。
那么这89人中有多少人能进入二本院校呢?2016年广东省二本院校共录取20.65万人,我们来计算一下,全省人数73.3万人减去一本录取走的8.2万人,还剩65.1万人,用二本录取人数20.65万人除以65.1万人等于0.343,即录取率达到34.3%,就是说89人中会有34人考入二本院校。
表面上看这个录取率很高,进入二本很容易,可把这个数字放在全省报考总人数上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个考生必须考到全省前(11.2%+34.3%)45.5%,必须淘汰掉33.35万“同窗”才可能进入到嘉应学院等二本高校!那么你所进入的高校是“普通的”还是“不普通的”,你是“普通人”还是“不普通人”呢?只有根据自己的目标、观念和心态去做出理性的判断了。
嘉应学院的确普通,躲在广东这个山区省的东北部,四平八稳,不紧不慢,甚至温温吞吞,台风肆虐不到,寒潮吹打不到,空气污染不到,不过可喜的是,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这里的现代资讯却能及时到达。
嘉应学院住着两万多普通的教师和学生,日出晨读,日落晚诵,闹时欢歌,静时沉思。绿色是校园的主色调,普通的绿色串连了这里的四季。质朴写在一张张平和的脸上,配上再普通不过的棉质休闲服,为校园沉淀出一份淡然。这里虽然适合冥想,但似乎不适合空想,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很快地清楚了自己是谁。
然而普通终究只是表象,不普通会孕育其中,就像在平常的绿色中可以看到勃勃的生机,在一般的质朴里可以看到高贵的品质,嘉应学院是一所可以让人从普通走向不普通的地方。教师也好,学生也罢,都是通用的。
H老师在这里工作了28年,他现在非常喜欢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除了客家人特有的谦虚成分在里面,其实他曾是嘉应学院某学院的院长,做了10年,后来毅然辞去职位,转而做“普通的老师”了。
做普通老师的原因是他有很多不普通的事情要集中精力继续去做。现在可称他为H教授了。H教授1994年开始专注研究会计电算化,他向别人借了5000元钱,自己填上700元钱买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电脑,边实践边教课边编写教材,《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8年间6个版本重印33次,见证了这本教材的生命力和普及性,被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证明了这本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光此一项他其实就不普通了,还有一项他规划10年内要完成的纪实性游记丛书《胜游梅州》,就更不普通了。目前已经出版了“梅县篇”“梅江篇”“兴宁篇”“蕉岭篇”“平远篇”五本书,近140万字,字字都是心血,其中于外蚊咬虫叮、危险意外、运筹联络,于内查阅考据、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点灯熬油等就自不必说了,接下来他还要拓展出另外一个大项目“胜游梅州500景智慧公众平台建设”,50多岁的身躯扛起这么多重任,哪里是普通人?
H教授是嘉应学院首届师德标兵,连续17年教学质量优秀,最近又获评嘉应学院历史上第二位广东省教学名师。从28年前的普通到今天的不普通,可以用“勤勉务实”四个字来概括,具体原因包括超前的意识、基于实践的作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与定位、严谨细致的态度等。
他现在的形象越来越像一个农民了,阳光晒过的皮肤带着劳作后的倦容,表情不够丰富却始终微笑,红色的T 恤衫有点不合时宜,因此一旦看到他西装革履坐在那里,会有一种别扭的感觉。他不愿意过多暴露在公共视野里,那就用H老师和H教授称呼他,不过进入嘉应学院读书一段时间,就会知道他是谁。
嘉应学院这样的老师应该是主流,没有所谓的大师外衣,没有学术上的自大炫耀,没有飘在天空中的夸夸其谈,因此以他们为师你会安心踏实,因为毕竟这个社会进入二本院校读书的人是多数,未来老老实实找一份工作的人是多数。早点结束梦想就可以早点起床,早点起床就可以干更多的活,用自己的双手干更多的活就可以换来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伏尔泰说过,“最要紧的是耕种我们自己的园地”,嘉应学院普通之处就在于会培养出“耕种我们自己的园地”的“勤勉务实”的人,像H老师一样,像H教授一样。
X同学是以同级同学中较高的分数考进嘉应学院文学院的,她当时比较失落,但和一些老师交流以后,在最短的时间结束了迷茫,确立了适合她自己的发展目标。今年她就要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从南京大学毕业了。这样有目标的学生在嘉应学院数不胜数,他们是在一所普通高校里找到了不普通的自己,完善着自我,进而又以自信的姿态走进社会,做着并不普通的事情。
这就是一所普通大学的不普通召唤: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