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山中学听林笑老师的语文公开课

标签:
梅县东山中学语文公开课林笑老师 |
分类: 教育叙事 |
今天上午领梅州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们去梅县东山中学听语文公开课。昨天我给他们做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思维的培育》专题讲座,今天他们就可以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这节公开课了,希望他们能够换一个视角看自己早已熟悉甚至模式化了的语文课堂。
到了电教中心才知道为我们做公开课的是林笑,是我10年前毕业的一个学生。她落落大方地和我握手打招呼后,就忙着做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用PPT打出马上要讲的课文——老舍的《我的母亲》,我则仔细地看着陆续走进来的高一(36)班的学生们。他们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初中生的顽皮与不羁还都写在脸上,我问其中一个学生,初中语文课和高中语文课的区别,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说,“可以自主回答问题了。”显然,这句话里有林笑的教育理念。
林笑开始讲课了,那种淡定自如的神态举止和驾轻就熟的文本处理,让我有了一丝的欣喜和安心。我很担心上公开课的老师会用“激情万丈”的状态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那不是我喜欢的状态,更不是我理解的语文教师的样子。语文教师面对饱含深情的课文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应该是林笑的样子吧,用从从容容的态度把最真的东西自然呈现和挖掘出来,而不是表演出来。
简短的课堂导语过后,林笑用设计好的三个课堂环节“整体感知:走近母亲”、“研读赏析:认识母亲”、“体验亲恩:诉说母亲”,为我们呈现了一堂节奏舒缓的研读赏析课。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她做到了一般教师都能够驾驭的“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即通过梳理时间线索和情感脉络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写作启示和生命教育让学生走出文本,从而达到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当她宣布下课的时候,我有一种还没听够的感觉,教研科的姚科长请我上台点评,我的脑子还沉浸在林笑营造的课堂氛围中。
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听进去了”的原因,于是我把它概括成林笑这节课的两个亮点与语文骨干教师们分享。一是她对课文中母亲“四次眼泪”细节的放大。叙事性的散文会有很多的细节,她放大这种细节,与接下来她播放的歌曲《母亲》有关,全场一百多人的情感此时都被音乐带入了,有学生在悄悄擦眼泪,而林笑在下一个环节“体验亲恩:诉说母亲”,忍着泪分享了她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感怀。语文课程需要“眼泪”,这是这门课程的独特之处,也是独特魅力所在,我在《中国教育报》上曾撰文论述过这个观点,林笑用课堂效果再次证明了它。二是她从课堂导语就开始的线性思维方式、流畅的表达和干净利索的语言习惯,对学生今后写记叙性的文章有很强的示范导引作用。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组的专家们近几年一直诟病现在的高三生不会叙事,就会议论,那么林笑这种导引无疑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叙事的种子,时间长了就会发芽、长大结果的。
王永新副校长最后做了主题发言,他告诉老师们,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同,不能玩花架子,也不能耍小聪明,要有扎实的教育功底,当学生感知到老师内存不足的时候,他们会轻视教师,而教师成熟的表现就是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考。他的这些话,无疑也是赞美和鼓励林笑的。
中午和骨干教师们一起吃了一顿便餐,我们聊得很开心。http://s6/mw690/001hBHblty6M4b9oUi9b5&690
东山中学林笑老师的语文公开课,老舍《我的母亲》
http://s9/mw690/001hBHblty6M4b9m6gg88&690
课堂的高潮处,学生的眼里泛着泪花
http://s13/mw690/001hBHblty6M4b9styI2c&690
梅县东山中学王永新副校长最后做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