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周继续杀跌再创新低

(2011-05-13 16:05:15)
标签:

股票

分类: 今日收评

    今日沪深两市双双小幅高开,在期指震荡走低的带动下,两市大盘出现了高开低走走势,午市沪市击穿上周五低点,创出2832点新低。遂在期指反弹刺激下,两市大盘展开反弹,尤其是在两点半后反弹量能有所放大,将大盘推至5日均线附近,终盘沪市仅以一点之差未能收复5日均线,报收在2871点,上涨26点,涨幅为0.95%,深市高收在5日均线上方2点,报收12156点,上涨84点,涨幅为0.70%,两市共成交1759亿元,较昨日减少154亿元。板块方面,券商板块领涨,物联网、批发与贸易、西藏板块、资源类板块、房地产板块等涨幅居前,涨幅均超过2%,银行板块相对较弱,涨幅不足1%,水泥板块领跌,航空、食品、电力等少数板块下跌。个股方面,两市上涨个股有1607只,涨幅超过3%的个股有188只,其中涨停个股14只,下跌个股有604只,跌幅超过3%的个股有41只,两市无跌停个股。

    对于今日走势,本博在今早的【利空未出尽调整将继续】作出了分析:“就今日而言,本博分析认为:如果今日出现了所谓的‘利空出尽是利好’的反弹行情,那么,本博要提醒广大投资者的是:这种反弹属于骗线走势,即短线诱多,广大投资者务必不要抢反弹,以免被套。就如前期大盘还在三千点上方并且停留了9个交易日后出现长阴杀跌,其后的两个交易日有抢反弹的话,接下来的五连阴将这部分投资者套牢,而在五连阴后的连续两日反弹后,又一根长阴将这部分投资者套牢,紧接着又是四连阳后的连续两跟阴线再将抢反弹者套牢,如此循环,大盘已是创出了三个月来的收盘新低,而被套却是一层又一层……因此,正确地操作应以资金安全为上策,亦即:逢高减磅。这个建议本博是从大盘还在三千点“风风光光”、市场一片叫好声的时候就一直在提醒的,即便是在2900点上方时,本博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建议广大投资者降低仓位。尽管大盘已从3067点下跌超过了200点,然而,在目前还有加速下跌,并且后市的跌幅还会比较大的市况下,继续降低仓位将有利于控制亏损扩大,同时增加日后抄底的资金”。

    之所以作出上面的判断,是因为:“股市在经过了08年从1664点的一波牛市后,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的徘徊,而经济复苏的形势并不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且又十分复杂,因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预期,进而使得主力资金日趋保守,在三千点上方巨大的套牢盘无望解套的同时,在相继跌破了三千点大关和2900点整数关后,加上深市被套,两市又新增了逾10万亿元的套牢盘,如此巨大的套牢盘又进一步加大了反弹所面临的层层减磅抛压,而大盘在不堪重负的市况下,又是在短期技术指标迁延到中期技术指标开始破位的严峻市况下,后市的调整速度将加快、调整的幅度将加大”。

    还由于:“目前大盘还将面临着:1、权重股继续不作为甚至是助跌的风险,导致股指下跌幅度加大;2、在近日房地产板块所表现出的逆势反弹后的补跌风险;3、近日被过度炒作的热点板块降温所形成的新的杀跌动能;4、失守2825点后直接破位2800点整数关的风险;5、市场出现恐慌心理后大规模跟风杀跌……”。

    本博前段时间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了大盘将构筑今年元月低点2661点的双底的结论,从实际走势利空,大盘已先后破位了三千点大关和2900点整数关。由2661点反弹至3067点的406点反弹至今已被抹去了近半,且下跌趋势仍然没有改变,短期反弹受到上方均线层层压力,而以当前市况下的主力心态而言,绝无可能去解套3067点跌下来后被套了数万亿元新增套牢盘,这可从反弹的力度以及成交量始终不配合即可作出明确判断。同时,由于加息预期并没有因昨日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而降低,市场普遍认为上半年还会有一次加息,可以这么说“利空未出尽调整将继续”(本博昨日收盘标题已明示),因此,今日的反弹便是典型的短线诱多,将会与大盘在3067点下跌过程中出现了两次二连阳和一次四连阳之后均跟随新低出现一样,下周的大盘创出新低是毫无疑问的……

    综上所述:跌势未止,调整目标尚未到位,下周期指交割和市场十分敏感的5.19纪念日将加大后市复杂性,经济形势充满复杂变数,紧缩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内放松,下周解禁压力加大,资金面承压明显,真正形成大底的条件还缺乏放量杀跌和市场恐慌性杀跌的过程,而唯有当后市在出现了放量杀跌和恐慌性杀跌后,大盘再度破位直逼今年元月低点附近时,届时结合市况变化才可以判断是否可以抄底。因此,本博继续提醒广大投资者耐足性子等待后市大幅调整之后的抄底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