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古文汉字解说人

标签:
文化 |
分类: 翰墨青史 |
许慎:古文汉字解说人
王幅明
一、“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是汉代伟大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和训诂学家。一千八百多年前,他编著的《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影响长盛不衰,被后人尊为“字圣”。
关于许慎的生平,《后汉书·儒林传》仅有85字的简约记载: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汶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
传记过于疏略,加之年代久远,人们对许慎的身世经历知之甚少。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说:“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作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意即:我本许氏后代,许家的祖先追溯到炎帝神农氏,炎帝的后代缙云辅佐过黄帝,缙云的后代共工辅佐过帝喾高辛氏,共工的后代太岳辅佐过夏禹,太岳的后代吕叔辅佐过周文王,吕叔的后代在周代被封为许侯,就这样世代沿袭,直到许国灭于楚国,才从许(今许昌)迁到召陵,在汝沙河边上住了下来。
后代学者依据同时期有关可资凭借的史料,逐渐对许慎的生平活动理出了一些线索。
许慎(约58—147),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人。战国以后沿汝水一带定居下来的许慎直系先祖,包括许慎的祖、父辈,皆不见史载和许书自叙,可见在当时并不显贵。许慎字叔重,“重”在意义上相当于“慎”,“叔”表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顺序,理当列第三位。依此推想,许慎前头可能还有哥哥,但具体情况则不可细考。许慎早在少年弱冠时代,即已博闻强记,读书超人。他不仅人品纯朴,而且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大约许慎在18岁的时候,他作为地方上的高才生而被贾逵选为弟子,招收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去学习。许冲《上<</SPAN>说文解字>表》就曾记述了他的父亲“从逵受古学”的经历。贾逵是汉初古文家贾谊的九世孙,刘歆的再传弟子,在学术上名望极高。自从跟贾逵受古文之后,京师里优越的学习条件,加上许慎自己的聪明勤奋,就更促使他快马加鞭,成为名门下的高足。许 慎对位老师极为敬重,在学问上颇得真传。在他学成古文后潜心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就曾17次引用贾逵的学说,并皆称作贾侍中。
许慎20
许慎一生致力于文字学、经学研究。其著作主要有《五经异义》10卷和《说文解字》14卷。由于《五经》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误抄误传,歧义、多义等原因,人们的褒贬、阐释不一。许慎发现这一情况后,就撰写了《五经异义》,但今已不传。到了清代,陈寿琪遍阅典籍,史海钩沉,从《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中辑出了3卷,并加
二、毕生精力著《说文》
东汉,是我国古文经和今文经论争激烈的时代,今文经认为当时通行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都是父子相传,不可怀疑,不可更改的。其实他们解说字义,谬语可笑。古文经则认为从孔壁中发掘出来的,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典,是可靠的。并且用六书的理论解说文字,荡涤今文经的俗论。这场论争是有益的,它促进了经学和文字学的兴旺。处于这个时代的许慎,从小力攻经书,注意研究小篆、古文和籀文,并兼学六书,给后来撰写《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许慎认为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就没有向朝廷申报。直至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已经卧病不起时,其子许冲才将此书连同《孝经古文说》一起呈报给朝廷。汉安帝表彰了许慎的贡献,赐布40匹。
《说文解字》正文14篇,连同“后叙”,共15篇。共收集“文”9353条,“重文”1163条,10516个字。按字形、体和偏旁构造,分为540个部首。在同部之内,根据字形相近的次序编排,先列“字”,后列“文”。字占20%,文占80%。在古代,所谓文和字是有区别的。指示、象形
许慎之所以能够完成这部作为人类重要文化财富的传世之作,一是广涉博采,二是审慎的治学态度,客观的求实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师承家法的阻碍,而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具有科学的独创精神。《说文》一书,直接指明引经及经说20余种,群书及通人之说40余种,方言土语40余种。著书“不穿凿”、“不空作,皆有依据”(《上<</SPAN>说文>表》)。这种超群的科学态度,使之能够在很大
三、一部奇书泽天下
《说文解字》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到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社会学及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保存了古代社会多方面的向资料,受到历代的重视。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注释《周礼》、《礼仪》时,多处采用了《说文解字》里的条目。到了唐朝,《说文解字》被作为开科取士的内容。清代汉学家王鸣胜称:“《说文》为天下第一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段玉裁也称:“许氏《说文解字》,亦前无古人也。”就是到了今天,《说文解字》仍为从事考古、古籍整理、文史研究专业人员的必读之书。《说文》完整而系统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国人认识远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的训解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 价值和应用价值。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明,实现了“书同文”,而许慎用一部书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它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古字学的发展历史,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文字说理论”。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一部书,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今人能沿着这条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许慎是第一个从理论上阐明文字重大意义的人。他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他通过对文字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来“以究万源”。正是由于许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经学的研究纳入了科学的正确轨道。如果没有许慎《说文解字》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先秦的大篆、甲骨文和钟鼎文以及战国时的古文。
不仅如此,《说文解字》的影响也扩展到了世界。不仅在我国的大专院校和社会科学院有研究许学的专家学者代代相传,而且在美国、瑞典、日本也都有一批学者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的研究工作,许慎已经成为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东汉至今已近2000年,一些文字的字、形、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还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创造出了一些当初没有的新字。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看,《说文解字》可能还没有《新华字典》实用,但水有源、树有根,如果没有《说文解字》这棵“老根”,后世的《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等将无从所出。从仓颉造字到《说文解字》,再到今天汉字的国际化,流传到世界各地,许慎起到了“集大成”和里程碑的作用。
四、圣人大名垂青史
我国文字的发展,从宏观上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甲骨文、金文(主要是籀文,或称大篆)、到小篆,可说是古文字阶段。这一阶段的汉字也可统称为篆书。自汉代以后的隶书和楷书,为今文字阶段。秦代出现规范的小篆,然后转入由隶而楷的长期稳定的历史阶段,再进入现代社会。小篆处于重大转变的前夕,意义重大。秦代小篆留下的字数很少。除刻石所存外,还发现了一些简牍等上的字,也很有限。历来学习小篆,大多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本,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李斯与许慎相距约3个世纪,但两人在小篆上是一脉相承的。《说文》中提到秦刻石的地方共有6处,《说文·叙》中则明确肯定李斯推行和整理小篆的莫大功绩。《古今印史》说:“小篆虽兴于秦而其传实本于汉。许叔重搜集其文为《说文》,其功实多。顾其书所载小篆居多,古文、籀文,十无二、三。”所以,要说保存和传播小篆,许慎应居首功。
许慎也是书法家,遗憾的是他的手迹已经失传。我们只能从古本《说文》里的小篆去遥感。《书断》把许慎小篆列为能品,有关的记载是:“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少好古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作《说文解字》十四篇,万五百余字。疾笃,令子冲诣阙上之。安帝末年卒。”其后,也不断有人称道许慎小篆,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分》:“崔子玉、许叔重并善小篆,张怀瓘称其‘师模李斯,甚得其妙。’”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古时的书皆辗转传抄,许慎小篆当时未曾上石,很难维持原貌,即使是张怀瓘及唐代著名篆书家李阳冰所见,亦断非许慎真迹。也可以想见,许慎所见李斯字迹,即便六处刻石都见到了,字数也很有限,未曾听许慎及其他汉人还曾见过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等,这样,9353个小篆字大部分都要根据各处所见,自己去摹写,经营琢磨,积数十年之功力所至。西晋书法家卫恒作《四体书传及书势》,在其篆书部分说:“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这里说许慎小篆是正、新二字,它十分淳正、秀美、至于新颖,这却是我们要好好领会的。卫恒、张怀罐都用“新”字来形容它,我们却感到是古,这说明晋唐时人要看小篆,就只有《说文》了。对后人来说,许慎成了小篆的实际上的整理者与传播者。
许慎是一个朴实、精细而又深邃的人。他训解了近万个字的形、音、义,化了二、三十年时间,只写了13万字,写得包罗万象而又极其简练。他那近万个小篆字写得质朴、精细、工整、典雅。典范式风格显然是受到《泰山刻石》的影响。今本说文大徐本中的小篆是徐铉摹写的,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一点唐本《说文》的残卷。它们应该都保持了《说文》原本的大体规模和面目。
许慎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村内多为许慎后裔。据《郾城县志》载,当年“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可见对文化宗师十分尊重。1985年,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2005年,举办了“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与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许氏宗亲共160余人出席。2006年,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2008年9月,许慎文化园建立,以许慎墓为核心,占地150余亩。广场服务区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许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筑。中心展示区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墓冢保护区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2014年4月,许慎文化园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http://s2/bmiddle/001hz0YNzy72GjXlR2Fa1&690
http://s5/bmiddle/001hz0YNzy72Gk1ANTu24&690
许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