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
(2024-07-25 15:48:22)
标签:
365 |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稀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若我具足说、
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怀疑惑。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
多闻有智慧,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未来亦供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 亦自净佛土。常以诸方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
成就一切智。供养诸如来, 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菩萨众甚多,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满其国土。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 以是等为僧。其国诸众生, 淫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
具相庄严身。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 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 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 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觉。常放大光明,
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
其国土清净, 菩萨皆勇猛,咸升妙楼阁, 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
奉献于诸佛。作是供养已, 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 有如是神力。
佛寿六万劫, 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 法灭天人忧。其五百比丘,
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 转次而授记。我灭度之后, 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 亦如我今日。国土之严净, 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
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 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 汝当为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需,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喜未曾有, 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 便自以为足。
譬如贫穷人、 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尔时阿难、罗侯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惟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侯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侯罗、所愿,住立一面。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 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 然后成正觉,号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 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稀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尔时佛告罗侯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侯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侯罗密行, 惟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否。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遍, 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 及天宝衣服, 天上妙宝聚, 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 能持是经者, 当合掌礼敬, 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 及种种衣服、 供养是佛子, 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 受持是经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 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 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 得无量功德, 叹美持经者、 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 以最妙色声、 及与香味触、 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 若得须臾闻, 则应自欣庆、 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需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 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 信受者亦难。如人渴需水,
窄凿于高原, 犹见干燥土, 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 决定知近水。
药王汝当知, 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 去佛智甚远, 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 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著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我千万亿土、
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 为众生说法。 若我灭度后、 能说此经者,
我遣化四众、 比丘比丘尼、 及清信士女、 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
集之令听法。 若人欲加恶、 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 为之作卫护。
若说法之人, 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 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
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 为说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为四众说,
空处读诵经, 皆得见我身。 若人在空闲, 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
为作听法众。 是人乐说法, 分别无挂碍,诸佛护念故, 能令大众喜。
若亲近法师, 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 得见恒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