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今忆旧岁浑难忘,安得情怀似往时。林海雪原寻人记

(2022-09-18 11:02:30)
标签:

逝去的岁月

分类: 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录

椅子圈的故事之续篇

--远山镌刻的记忆


(原创)今忆旧岁浑难忘,安得情怀似往时。林海雪原寻人记

 

林海雪原寻人记

原创 何欣 塔河论坛 2022-06-22 06:41 发表于北京

少年时期阅读小说《林海雪原》,被东北大地上莽莽林海、绵延无际的雪原深深吸引,曾幻想能到林海雪原骑马滑雪......!谁曾想后来真的来到林海雪原,并在林海雪原环抱下的椅子圈参加了一座发电厂的建设。建厂当年冬季,急需木材,工程指挥部指派我担任伐木队长,带领十来个人,乘坐拖拉机牵引的大爬犁,早出晚归,深入原始森林,用快马子锯采伐了百余立方米的落叶松;在此期间,我饱览了林海雪原的壮美,也见识到它的深邃与冷峻。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年后在林海雪原寻人的经历。

197211月中旬,电厂还没有投产,周围山林早已被大雪覆盖,抬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那天下班后,按照惯例,全体职工晚上7点钟到食堂开会,内容多是政治学习、领导总结安排各项工作,包括对某些人和事的批评和表扬。

会议正在进行中,突然,食堂大门被推开,职工小洪慌慌张张闯了进来,还带进来一股凉气。领导恼怒地质问道:“洪仁山,你怎么才来?” 小洪结结巴巴地说:“报、报、报告领导,小庄一早进山,到现在还、还,还没回来......!” 领导闻讯,顿时脸色一变。

小庄名叫庄云生,是个中俄混血的年轻汉子。他体格健壮,有一手打铁的技术,是电建工地铁匠炉的师傅,负责锻打常用的钢钎、凿子、扒锔子之类的铁器。小庄喜欢上山下套子(下套子是一种捕猎手段,即用钢丝做成活套,拴在动物常走的小路旁的树干上,动物一旦钻进套子,就会被套子勒住。)常能套个兔子回来打牙祭。那天下了一夜的雪,一大早,雪还在纷纷扬扬下着,他就带着狗上山遛套子去了。一般情况下,他能在早晨八点钟上班之前赶回来。小洪是小庄打铁的助手,小庄掌钳,他抡大锤。小庄没回来,小洪就一直在等他,也没敢告诉别人。直到天黑了,还不见小庄踪影,小洪着实慌了,断定小庄出了事,所以才来向领导报告。

满屋子的人都着急起来。领导分析:小庄是个山里通,对周围的山林很熟悉。但是,当天雪下得太大了,能够很快把小庄和狗的脚印盖住,他肯定是“麻达山”了(在山里迷路了)。两位领导都是当地人,明白冬天“麻达山”的后果很严重,立刻宣布散会,当场指定两拨人进山搜寻小庄;一拨沿着常规的拖拉机进山道路往西搜寻,另一拨由我带队,沿电厂至兴隆金矿的高压线路朝西北方向搜寻。

晚上8点钟左右,我带了五个人出发,朝兴隆方向寻去。天上飘着细雪,周围一片漆黑,高压线路顺山坡往上延伸,虽然中间没有杂树,视野比较开阔,但也只能借着白雪微弱的反光和蒙蒙天色的衬托,勉强看见前方的高压线杆。我们一行人打着手电筒,用心观察四周,迎着风雪缓步往山上走,边走边呼唤小庄的名字,一直走到山坡最高处,也没有发现小庄的踪迹,这才往回折返。到食堂向领导汇报时,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

回到宿舍后,我刚钻进被窝,就又有人来叫我,让我立刻去食堂集合,准备连夜继续寻找小庄。

夜里12点,在电厂党支部书记李培兴的带领下,我们十来个人登上拖拉机牵引的大爬犁再度由西进山。因为经分析,小庄最可能还是从这个方向进的山。

链轨拖拉机亮起大灯,轰吐着黑烟,轧着厚厚的白雪前行,直到旧路尽头才停了下来,然后我们跳下爬犁,一头钻进黑黢黢的森林。林子里树比较密,下的雪没有被风吹开,雪面很平整,但比兴隆线路上的雪厚多了。我们在深及膝盖的雪里艰难地挪步,并用手电筒在雪面上和树干上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小庄或他的狗可能留下的印记。

李培兴还带来一杆半自动步枪,隔一段时间就朝天上放一枪;枪声在夜空中炸响,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如果小庄还没有走远,或在离我们不远处等待救援,应该能听到枪声,并向我们靠拢;但是希冀的结果没有发生。

虽雪深林密夜黑天寒,我们仍努力地寻到天亮,清晨6点半才回到电厂。真是累极了,吃完早饭回宿舍倒头就睡。

第二天,工地上大部分工作都停了,领导又派出两支队伍继续搜寻,仍然一无所获。

已经整整两天了,小庄依旧杳无音讯。他的人身安全牵动着全厂职工的心!这么冷的天,他又没带吃的,两天两夜,找不到回来的路,只有不停地走,才不会被冻僵;一旦坐下来休息,可能就站不起来了。不少人很疑惑:为什么小庄不让他的狗回来报信呢?有人解释道: 一般家养的狗是不会离开主人的,打也打不走。还有人听老辈人说过:在山里迷路的人会产生幻觉,感觉某个方向总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他,就会认准那个方向,越走越远。更有恐怖的说法:“麻达山”的人,将冻死之前,会将树墩子幻若一堆篝火,并会在“篝火”旁敞怀伸手作烤火状......我心里暗暗思忖:小庄看来凶多吉少啊!愿老天保佑他吧。

小庄失踪的事惊动了呼玛县政府,指示电厂领导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小庄,不论生死。这是一道死命令。

第三天,雪停了,天已放晴,领导决定全体职工倾巢出动,从西面进山,采取拉大网的方式,先往南再往东,务必仔细搜寻。

所谓拉大网,就是将几十个人的搜寻队伍带到某一点,然后一字排开,人与人相隔数米,作地毯式搜寻。我与左右的同伴相隔五米左右,一边走一边呼喊小庄的名字,山林里到处回荡着“庄云生”、“庄云生”的叫喊声,一时不绝于耳。

地毯式搜寻的人员渐渐拉开距离,我只能看见附近的两三个人。我们几个人从早晨出发,在林海雪原里不停地跋涉,饿了啃几口随身带的冻馒头和咸菜疙瘩,渴了就地抓一把雪吃,一直走到天际出现了红色晚霞,这才走出树林。

这是走到哪里啦?我也蒙头转向了。四下观察,发现我们站在一个山坡上,下面有一片草地,远处还有几个草垛,有一个人正在往马车上装草。我于是赶紧下山,向那个装车人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到了前椅子圈,那个地方在电厂东面好几公里外呢。原来我们以电厂为圆心,走了一个半径好几公里的弧线呀!

拉大网的队伍在晚饭前陆陆续续都回到电厂,所幸没有人走失,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下一步怎么办?大家怀着焦虑忐忑的心情回到宿舍休息,准备第四天连续作战。

第四天清晨5点钟左右,我们还没起床,就被宿舍外面由远而近的喊声惊醒,有人立刻开门察看,只见一个人骑马从东面疾驰而来,一路激动地大喊:“小庄找到了!小庄找到了!”有人大声问道:“还活着吗?”那人兴奋地回答:“活着呢!活着呢!” 一溜烟地奔向厂部办公室。半个小时后,拖拉机带着爬犁出发了,随骑马人往东而去。

后来才知道,拉大网的时候,还有一支马队深入到比我们更远的地方进行搜寻。骑手都是三卡公社驾驭马爬犁的社员,他们当时正在为电厂采伐大木,副书记兼厂长徐永庆请他们骑马参加搜寻,他亲自担任领队。正是这支马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马队比人走得更远,速度也比人步行快得多,终于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了小庄和狗的足迹。那足迹应该是在雪停了以后留下的。于是他们沿着足迹一路追踪,一直追到电厂往东至少十几公里外的五龙屯(我带领伐木队曾在那里放过樟子松)。在一条小河边,马队先发现了小庄的狗,然后让狗在前面带路,最终才找到了精疲力尽的小庄。

小庄的身体素质真是超乎常人,他三天没吃饭,又冻又饿,竟能连着走了三天三夜。不过,他已经产生幻觉了,老听见前面有柴油机的声音(电厂投产前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所以他就拼命往前走,直至瘫倒在地。

徐永庆颇具野外生存和救援经验,他指挥马队把小庄驮到附近一个夏天打鱼人搭的空窝棚里,生起一堆火取暖,并舀雪烧水烤馒头,然后喂小庄喝了点儿水,吃了点儿东西。因长时间在雪中行走,并在过河时浸湿了鞋,小庄的鞋子冻成一个冰坨;徐永庆用刀将鞋割开,用雪给他搓脚。天快亮时,徐永庆打发一人骑马回电厂报信,让拖拉机来五龙屯接小庄回家。

小庄捡回了一条命,但双脚冻伤很严重,虽很快送到呼玛医院治疗,总算保住了双脚,可惜没有保住脚趾。

整整五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搜寻小庄的过程,正可谓应了当今倡导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点点滴滴,犹历历在目,心里不禁感慨:小庄有幸生在新社会,有缘遇上了好领导、好同事,虽涉历惊险,命悬一线,却绝处逢生,从此顺顺利利。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庄就是这样的有福之人啊!


(原创)今忆旧岁浑难忘,安得情怀似往时。林海雪原寻人记

《林海雪原寻人记》作者何欣,上海人,19693月~19707月在内蒙宁城插队;19707月~19872月在黑龙江省呼玛县椅子圈发电厂工作。

何欣师傅幽默诙谐、多才多艺、文功武略!除了专业技能外,漫画、大字、诗歌堪称一绝!椅子圈藏龙卧虎,何欣师傅大隐于其中,圈人有目共睹。


(原创)今忆旧岁浑难忘,安得情怀似往时。林海雪原寻人记

(原创)今忆旧岁浑难忘,安得情怀似往时。林海雪原寻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