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和外孙学古诗(5)

标签:
学古诗杂谈 |
分类: 杂谈与学习体会 |
我和外孙学古诗(5)
24、2020.5.27日 星期三 大连
我与外孙学古诗:画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释义: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有说:王维的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涵泳大雅,无异天籁。这是一首知名度较高的小诗,很有艺术特色。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25、2020.5.28日 星期四 大连
我与外孙学古诗:山中【作者】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释义: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山中》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更为浓郁。
26、2020.5.29日 星期五 大连
我与外孙学古诗:酬张少府
【作者】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释义: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27、2020.5.30日 星期六 大连
我与外孙学古诗: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使至塞上》是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接下来便是那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脍炙人口。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28、2020.6.17日 星期三 大连
我和外孙学古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释义: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这是我与小外孙一起共学的,她已经会背诵几十首古诗词了,我与之共学、共背诵,自我感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