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笠翁对韵学习(7)

(2021-07-28 07:00:00)
标签:

学习笔记

分类: 杂谈与学习体会

笠翁对韵学习(7

--四支之一[1]

 

    一、全篇文字[2]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幹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文中生字

本文生字比较少:卮(zh):卮的繁体字是巵。主要指〈古〉盛酒的器皿

这个字是我不认识的。为了防止汉语拼音在博文中出错,我将这个字做成了图片,其读音以图片标注为准。


笠翁对韵学习(7)

二、分段释义

1.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1)字词解释

【干】树的主干。

【吹竹对弹丝】吹奏竹制的箫管一类的管乐器。竹,古入声字,屋韵。弹丝,弹奏琵琶、琴、瑟一类的弦乐器。丝和竹都属古代八音范围。这里吹竹与弹丝相对。

【水榭】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水榭:水上架台,台上建屋,可供人游憩。唐.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鸬鹚】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鸟纲鹈形目,可驯养。形似鸦而黑,喉白,嘴长,喉下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得鱼就置于囊内。亦称为摸鱼公、墨鸦、水老鸦、乌鬼、鱼鹰。

2)释义这里吹竹与弹丝相对。明白字词解释,其意一目了然。

2.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幹画,雄浑李陵诗。

1)字词解释

【五色笔】相传南朝梁江淹,年青时梦晋代学者和诗人郭璞赠给他五色笔,于是才思大进,写了许多优秀诗文。晚年,又梦郭璞讨回了五色笔,从此才情顿减,人称“江郎才尽”。后以五色笔比喻词藻富丽的文笔。

【十香词】辽道宗后萧氏,小字观音,才貌双绝,后以谏猎见疏,作《同心词》自明。耶律乙辛诬其与伶人私通,假造《十香词》为证,帝竟赐后自尽。意即《篇名》,如前述,为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所作。

【泼墨】泼墨是绘画术语,意思是大量用墨渲染。

【传卮】把酒杯依次传下去让人喝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宋苏轼《南乡子 寒雀满疏篱》词:“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另,卮,量词。古代计算酒器所装液体的单位。相当于杯。《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备一卮酒谢夫人。”

【神奇韩幹画】韩幹是唐代著名官宦画家,蓝田人,生卒年不详。学画十余年,善写人物,尤工于鞍马,绘马雄骏健壮之姿,当时称为独步。初师将军曹霸,后乃自成一家,官至太府寺丞。传说建中初年,有人牵患有足疾的马就诊,其马毛色骨相似韩幹所画的马,巧遇韩幹,幹亦惊疑。返家后,视其所画马本,脚上竟也有毛病,方知是马画通灵。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卷二支诺皋》。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盛赞曹霸,也写到了韩幹,说:“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绝穷相。”

【雄浑李陵诗】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武帝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与匈奴十万骑决战,终因缺少援军,战败投降。李陵在匈奴遇到出使被扣留的苏武,后苏武南还,李陵设酒送别。其赠别苏武之诗雄浑豪爽,十分感人。《昭明文选》中收有几首古代送别诗,情调悲凉慷慨,旧题是李陵别苏武作。

2)释义。这里韩幹与李陵相对。

3.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1)字词解释

【夺锦】宋之问,初唐著名诗人。唐武则天驾临龙门,诏令群臣赋“明堂火珠”诗,诗先成者赐锦袍。东方虬诗先成,拜锦未坐,宋之问亦成,但写得比东方虬好,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光来”之句。武后令夺东方虬锦袍赏给宋之问,此即所谓夺锦。后用来指受到宠赐,或称赞人文才出众。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香径】花丛间的小路。

【凝脂】凝固的油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细嫩。典出《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柔荑,柔软而洁白的茅草嫩芽。

2)释义。直译,有多少条长满鲜花的街道还在上演着夺锦的故事。那飘散着花香的花间小路上走着一位淡妆美人,她的肌肤就像凝固的油脂一样细嫩。

4. 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1)字词解释

【烽烟】指战争。古代在边塞建有烽火台,若有外敌入侵,就点燃烽火,烟气一起,便把消息传送出去了。

【边头】边疆。

【一犁】本来指犁地的印迹,但农夫多在春雨之后犁地,所以,这里用作春雨的修饰语。

【膏雨】春雨。膏,本指肥沃的,此比喻春雨。《汉书·贾山传》:“膏雨降,五谷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乘时】利用有利时机。

2)释义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勇敢的战士们在边疆争先恐后地保卫要塞。下了一场春雨,农民们都赶快乘着这大好时机到村外干活。

“万里烽烟”与“一犁膏雨”对仗非常工整,特别是以“万”来对“一”,会产生极为鲜明的对比效果。前者极言其大,场景广阔而雄壮:后者则极言其小,场面清新而亲切。尤其是把春雨形容为“一犁”,触发联想,十分有诗意,以此来对上面的“万里”,更觉轻巧和明丽。对欣赏:“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这一出色的对句来自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诗。原诗描写了作者来到边塞的所见所闻和心中的感受,表达了要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这是其中的三、四两句,意思是说在塞外这儿,无边的积雪闪着寒光,而那悬在空中的旌旗却在曙色中飘扬。此处的“万里”与“三边”都是虚指,却对得非常工稳,“万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里”形容积雪的无边,“三边”则泛指边塞。“寒光”与“曙色”相对更是妙绝,因为在这个句子中,“色”其实就是早晨的熹微。晨光,但换了一个字,一来与上句相对,二来,“寒光”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而这里的“曙色”字则有种温暖之意。整个对句气势磅礴而又对仗严谨,把边塞的气氛渲染得极为肃穆。

 

本篇学习结束语:受益匪浅,兴趣甚浓。


笠翁对韵学习(7)



[1] 本篇完稿于2021.7.27日。

[2] 本篇文字以中华经典启蒙诵读本《笠翁对韵》 ISBN 978-7-5034-5804-0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 为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