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连载-古龙干河外传2

(2021-07-19 10:22:02)
标签:

青年点

杂谈

分类: 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录

古龙干河外传2

 

(原创)连载-古龙干河外传2

二、淌过古龙干河

尽管我们不是知青,但电厂(椅子圈)有自己的知青点!呵呵,叫做“红光生产队”吧?我有点记不清楚了。当时的头命名的初衷可能是认为电厂发光、后继有人吧!总之,这个青年点不仅是技术工人的后备资源,也是电厂的农业基地!那时,厂里有一条不成文的、但挺受欢迎的规定。其一是帮厨,这是美差,因为饥荒还饿不死穷厨子呢?其二是到青年点支农,这也不错,因为不用上零点班了!我有幸两次到青年点支农,让我先从夏锄说起。

19767月,轮到我们运行三值去“五龙屯的南岗”参加夏锄。我说过,南岗是电厂的农业基地,再补充一点,南岗也是青年点红光生产队所在地。我们在值班长樊士杰的带领下,背着自己的简单行李,顶着三伏天的太阳、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步行30里地山路去参加夏锄。在这里我要吁叨几句,这条所谓的山路实际上一条老路床,据说伪满时期满蒙开拓团住在“五龙屯”!这条路早已荒芜,路床上长满了次生的阔叶树、坑坑洼洼、沟壑跌宕起伏、呲牙咧嘴;一路上我们用树枝编遮阳帽,手忙脚乱的与蚊虫搏斗着,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依旧谈笑风生、高谈阔论,像部队行军一样男生帮女生背行李,手挽手的淌过近齐腰深的、水流汹涌湍急的古龙干河,疲惫不堪的抵达目的地。我记忆中,古龙干河水呈草根色,不仅湍急、而且很凉,淌水过何时、冲的人直晃荡;河床上卵石很硌脚。不知早年间这里是否有桥?反正现在是无任何桥的踪迹!

在这里,我想表扬一下自己!7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马列主义原著的高潮,边陲也不例外,我还被厂里推选为马列主义原著学习工人辅导员,那是一批人。我还真有认真劲,我给你举一个例子看能否说明问题?我说了,我们步行30里山路、跋山涉水去五龙屯青年点支农劳动,在能背动的有限行李里,包括一条薄毯子、一个褥子,几件衣服和一个水壶;另外还带了一本厚厚的《马列主义选集》,准备阅读以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而且我在阴雨天不能出工时还真的很认真的阅读、那是通读!还写出自己的体会,全厂学习时讲给同事们听。你说这种精神是不是堪称认真?认真的另一个标志是,我们同去劳动的人没有一个人笑话你,没有一个人会说你是在装,大家都认为那再正常不过了!我记着,我给值里和在厂里做过对《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章的辅导。只可惜那些文稿都毁掉了,我就记得要努力联系本厂实际,而且做到了认真不苟。但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我们文化程度不高,感觉文字读起来不上口,甚至可以说很晦涩,加之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了解不透,那时候又几乎找不到或是说非常难找到辅导材料,我是怎样讲出来的呢?我是怎样联系实际的呢?那究竟是一种形式还是必要?它产生了什么效果?现在我都一直在问自己?但不管怎么样吧,那毕竟是一段真实的经历。

尽管我们对“五龙屯”的艰苦环境有思想准备,但到了现场还是受到了震撼:所谓房子就是过去伪满开拓团留下的“木刻楞”房框子,门是一个帘子,窗是随风荡漾的塑料布;房间非常的潮湿与阴暗,地上湿漉漉的,用刚刚伐下的、新鲜带皮的落叶松和白桦木竿子搭起的床到是给房间增加了几许活气;我在这通风良好、湿度极足的大房间里,仅仅住了几天,腿和腰就开始剧烈的疼痛;好在青年点的“赤脚医生”关大夫有治风湿的“考地松”,这药止住了我的疼痛。那时的人朴实,也极善于理解别人,我们没有抱怨青年点的人比我们住的好,因为他们昨天也是这样,毕竟我们初来乍到人家没有准备,好在我们只是过客。

五龙屯是一个地域开阔的地方,日伪时期其开拓团就曾在那里耕种。大面积的河谷高漫滩草甸土上生长着五花草塘或灌丛草甸,在盛夏时节,草甸上各种野生的芍药花、月季花、百合花、黄花菜(萱草花)、…,争奇斗艳,远山那翠绿丰满的树木叶片互为装点,将那片土地勾绘的异常绚丽多彩,那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立体的叠加就是一幅绝美的写实画卷。但这是带刺的场景,因为小咬、蚊子、大瞎蒙三班作业,让人在那里根本不得安生。但丰美的自然条件为大田耕种和食草类动物饲养创造了条件,红光生产队创建的初衷就是发展畜牧业,养牛、养羊。尽管最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种植业成为主业。

红光生产队耕种的大田作物主要是大豆(黄豆)以及少量的小麦。我们夏锄承担的主要劳动是“铲地”,即给黄豆地搞卫生--锄草。黄豆地每条垄都一眼望不到边,队长在派活时一般都是按男生、女生、男生、女生,这样的顺序布局,一般一条垄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活。这样做既体现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传统思想,更重要的是男生方便帮助女生。速度由队长整体把控,我的原则就是我两侧的女同学谁落下的距离远,我就帮助其铲垄的一侧,她的速度就会赶上一些;否则到地头只能帮助一人,“好动脑界的人”就会分析说,“***就帮助***,他们可能好上了!”那时叫思想复杂,我这样做即是中庸之道[1] ,也是全面培养好印象,其实也挺虚伪的。男生之间一般都不互相帮助,因为我们彼此不愿意将“羞辱”刻在对方的脸上,打人不打脸吗!好在五龙屯的黄豆地属于草甸土,其成土母质为沙土或砂砾土,杂草种类也相对简单,多为比较容易铲除的曲么菜、结缕草,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尽管如此每个人一天的工作量仍旧很大。假如你遭遇水麦子草或徽菜,那你可真是三生有幸,那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爱抚下真情感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去吧!


(原创)连载-古龙干河外传2

 (原创)连载-古龙干河外传2




[1]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就是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