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2021-06-09 10:00:00)
标签:

通背拳

不同年代拳谱绪论

分类: 武术运动

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修剑痴)先生毕生深研通背拳技艺,穷究理法,自上世纪30年代起即开始著书立说,整理出数十部书稿和多种不同年代通背拳谱。由于先生的书稿多失落于民间,查找、整理齐全实属不易,现仅凭手中有之拳谱[1] 述说一二,假如有挂一漏万之实,还望同好海涵。

因为研究的面过于宽泛,所以我们围绕先生1953年系统整理出的“势、法、理”[2] 三个方面,从序论、总体内容、专业项目等方面加以比较。

一、关于修剑痴不同年代所著拳谱序论的比较

为什么要比较序论呢?我认为序论是一本书的核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先生写拳谱的初衷,了解到拳谱体系的构成以及先生对通背拳认识的发展过程。

11931年的《通背拳谱》属于先生武学思想的创始期

1931年按我的分类属于先生武学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第一次到大连教拳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这时,先生的武学思想俨然已初具理论体系框架,称之为论法、练法和使法,但尚不系统与完善,还没有从“势法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尚属于对祁氏少派通背拳的继承阶段,也就是势法上称之为“刚柔相济,”在名称上用的是广义的《通背拳》的概念,没有冠以定语,这说明先生尚不自信,尚未形成系统的武学理念。还没有上升到系统的五行和通背拳属于内家拳的理念,但一些新的思想已经融入,如在使法上提出了“因奇用巧,巧拨千斤的概念;”在第四册问答部问答中有曰:“问:所练何派?答:武当派。”尽管在后续的拳谱中再未见到如此的述说。

21935年的《五行通背拳谱》属于先生武学思想的形成期

1935年属于先生武学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先生经过湖南和大江南北的历练,加之对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优秀内家拳种的学习钻研,已经初步形成了《五行通背拳》的基本概念。我们在序中感受到了先生武学思想的发展和自信,这包括系统化的五行相生相克理念的提出,基本理论构成框架已初见端倪,称之为“论法部、研求部、击法部,”在名称上也命名为《五行通背拳》,这应该说是先生公开亮出了自己的武学思想。特别是五行通背拳属于内家拳的理念进一步清晰,由传统少派祁氏通背拳的刚柔相济发展为“皆按五行通背生克之理,由柔入刚,得其中之气,以理推求、变化无穷,纯任自然,不用孥气、不用拙力、不伤血气” 以及“通背拳原系五行内功与太极混元一气精髓相接”。

31947年《祁氏少派五行通背拳》属于先生武学思想的完善期

1947年属于先生武学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这时先生的武学思想已经俨然形成体系,称之为“论法部、势法部、击法部。”坚持肯定了五行通背拳属于内家拳的理念,“通背拳原系五行内功及混元一气与太极神髓相接”,“皆按五行生克之理,由柔入刚,得其中和之气,以理推术、变化无穷,纯任自然,不用孥气、不用拙力、不伤血气”。先生依据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做出的总结,可谓立意深远、论理精辟、见解独到。在延续体系上明确说明五行通背拳是在祁氏少派拳术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41953年《祁氏五行通背拳谱》属于先生武学思想的成熟期

1953年属于先生武学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已经进入成熟期。解放后先生的思想也随时代发生了变化,加之年事已高,武学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体系和最后定式,更加内敛、更加严谨,称之为“分析部、势法部、技击部,”主题思想已经由1931年的单纯搏击向技击与演练、表演与修身、修性与修命的转换。关于五行通背拳属于内家拳的理念虽然没有在序论中进一步表述,但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具体内容,而且和黄百家所著《内家拳法》相近或趋同。为了方便同好比较,我们将先生不同年代拳谱的序论列入表4中。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我师傅阎子奇演练的通背拳胸前挂印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笔者演练的通背拳十字飞虬腿


(原创)五行通背拳不同年代拳谱绪论的比较分析

2005.4月笔者与师傅合影


    注释:本文于2012.3.6日开始写稿。本章节定稿于2021.6.8日。


[1] 修剑痴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辛未年)元旦著《通背拳谱》1-9册,整理者孟繁梓、顾文山

  修剑痴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冬著《五行通背拳》,整理者李雪风。

  修剑痴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元月著《祁氏少派五行通背拳》,整理者季福兴、刘福良

  修剑痴195312月著《祁氏五行通背拳》,整理者苏传章

[2] 所谓“势”是指祁氏通背拳各种姿势、操法;“法”指动作的方法、法则;“理”指理论及其根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