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五行通背拳的由来

(2021-05-12 10:00:00)
标签:

五行通背拳的由来

分类: 武术运动

五行通背拳的由来(上)

 

听我师傅阎子奇[1] 讲述五行通背拳!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兵器出现了,枪炮与火药的应用,使近身靠技能和力量搏杀的祁氏通背拳与传统中国武术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生存?怎样发扬光大?先师门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可以说“五行通背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地、一点、一点地发展起来的。它源于祁氏通背,但逐渐发展、变化,等到了民国初期,脱胎换骨成为一种内家拳术。五行通背拳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一、祁氏通背拳由单操、散手到单操、散手、套路结合的发展

这是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也是一个痛苦的历程,是发展与生存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与时俱进。

清末民初的时候,祁氏通背拳第四代传人高手云集,他们殚精竭虑思考着怎样使师门光大!由此,一帮老哥哥一起推出了一位小师弟,就是号为“燕北大侠”的修剑痴。像当时祁氏通背拳第四代传人、著名的武术大师刘澎就比修剑痴大30岁,刘月亭大13岁、张策大5岁。这些老前辈个个是搏击高手、声震武林、有着很高的威望,他们之所以屈尊这样做,除了为光大师门外,主要是遇到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发展通背拳的难题。这里有一个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很能说明发展的难题。“相传某地有一个老财主,膝下有两个儿子,他决定让两个孩子都学习武艺,这样,他把小儿子送到了迷踪门下开设的拳房;把大儿子送到了通背老师那里学艺。当时那位通背老师身在农村结草为庐、种了点地,以隐士的姿态出现,在当时也可算作高人了!一晃儿,三年过去了,到了老财主要检验孩子们学习成果的时候,他先到小儿子的拳房,只见小儿子练起拳来,出拳虎虎生风,高踢腿、旋风脚飘逸洒脱,很养眼、很耐看、也很漂亮,真是乐煞老财主;可等到了学习通背拳的大儿子那里一看,只见大儿子正帮着师傅拾掇庄稼,不大的把式院边的树上悬挂着许多狗皮袋子;大儿子的演练就是一下、一下插掌的‘吊袋’功夫,太通常、太机械、一点也不漂亮;老财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认为大儿子练习的不过是庄稼把式、没有什么功夫,也不可能有什么前途。于是,就阴着脸,将儿子带走了!当他们父子走到柴门的时候,那位闷不出声的通背老师张弓搭箭、吆喝一声、流星般的箭矢射向老财主父子,父亲尚未回过神来,只见说时迟、那时快,看似愚钝的大儿子轻舒二指,像玩意一般轻而易举地捏住了那箭矢!目瞪口呆的老财主马上说,“孩子,你还是在这里学吧,这里有真功夫啊!”可那位倔强的通背老师马上说道“我们没有缘分,你们还是走吧!”过去的通背拳没有套路,都是实用性、技击性很强的攻防搏击单操,号称一百单八手。师傅们都是在没有人的时候秘授技艺于入室弟子,一般很少有三个弟子同时在场跟师傅学艺的时候,也就是所谓什么“艺不传六耳”吧。2个徒弟就四只耳朵了,师傅授徒,两个徒弟可以相互喂招、打一下。所以,通背拳很难发展起来。另外,通背拳传人用现在的话说也有点自恋,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报效朝廷,就能行走江湖、就能行侠仗义,总有出路,不是很在意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所以,通背拳发展不起来有着自身的主观原因。现在热兵器出现了,近身肉搏的武术有了替代品,怎么办?所以,通背拳的第四代先师门集思广益,认为通背拳要想立足武林,必须效法其它拳种有可供演练、健身的套路,这就是众位大师们推崇年龄、资历尚浅的修剑痴这位小师弟的真实原因。他们希望他能创编出弘扬祁氏通背拳的套路,使祁氏通背拳光大门户。

祁氏通背拳创始人为祁信,祁太昌系祁信之子,也是第二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他拳艺出神入化,且多有创新,后代父传艺,繁衍一支,称少祁派。徐天河师承祁太昌,是祁氏通背拳第三代传人中的精英,修剑痴老先生师承徐天河,为祁氏通背拳的第四代著名传人。

祁氏通背拳第四代传人中不乏杰出者,如刘澎、刘月亭、张策等,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很看重这位后起之秀、年轻的小师弟,因为先生不仅年轻,而且有文化、聪明、勤奋、肯动脑筋、悟性极高,特别是先生熟读四书五经、对武林诸多门派技艺精研习熟,演练武术套路更是其强项。这时先生的这些老哥哥们已经认识到,祁氏通背拳要发展就要有吸引人的力量、美感和实用性兼而有之的套路,否则就会走入死胡同。那些单操、实用手是专用于搏击的,也就是俗说的打架用的;而武术套路观赏性、可参与性强,所以祁氏通背拳一定要有和其它拳种一样的、能在公开场合演练的套路,如在街头或公园演练,而不完全是收入室弟子秘传搏击实用手。表演要有一定的观赏性、通俗性,也就是说比较养眼、人家愿意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多一些的徒弟、才能办好武馆、才能发展和光大祁氏通背拳这个拳种。这个理是从痛苦教训中得来的,这里说一下师承王占春的张策大师教拳的故事:张策与修剑痴老先生是同辈人,比修先生大5岁,人称大力神、名满江湖。为了弘扬祁氏通背拳,张先生不辞劳苦来到东北,先到大连、后到沈阳,为收徒弟、选择传人,打遍辽南与沈阳,几无对手,祁氏通背拳声威大震!老先生在大连期间相中了资质上佳的后来著名燕青拳[2] 传人邓根力前辈,要收其为徒,可是邓前辈拒绝了大力神的这一番美意,直白地说道“俺有师门,俺不能和你练。”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习武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艺术,是修身养性、表演和技击结合、修身与修命为一体的、大门类的文化。完全是打、见面就打、过于斗狠、缺少了美,人家就不能接受、甚至出现反感。所以当时张策看中邓根力是一厢情愿,但执着的大力神不愿轻易放弃这个根骨极佳的武术苗子,就逼迫邓前辈拜师,甚至出手打了邓根力。但是邓前辈抱头蹲在地上任其打骂也不拜师学艺,坚持说道“俺有师门!”所以张策大师在大连教拳是铩羽而归,有几个徒弟学习时间也不长,也没有形成正宗的传人,在沈阳大体情况也差不多。所以,张策大师回去后痛心疾首,并和他的师兄们讲述了这些事情,认识到武术也是需要发展的,需要套路、需要表演功能,这也是社会需要。所以,这些老先生们对修剑痴这个小师弟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创编好套路。但是,在他们的内部也有一个约定俗成,那就是不能公开对外说祁氏通背拳的这些套路是你修剑痴编创的,这些老先生认为,如果那样说就相当于是欺师灭祖!所以,创编祁氏通背拳套路这个词来自以后,当时谁也不敢、也不能这样说。再说了,你对外说是你刚编的套路,谁还来和你学习呢?武术就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因此,每次修先生编出套路,都要经过他的师兄们的认同、并签字,他们写下的话语大意是,“祁氏通背拳的套路都是秘传,从来不外传,只有有成就的入室弟子才能在小范围内传授。现在修剑痴师弟演练的套路经过我们鉴定,确系是我们先师传承下来的技艺,是祁氏通背拳的精华。”这也是一种善意的解释吧!为了发展祁氏通背拳前四代传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新的复兴之路,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修先生是主角、是主打、是俗称的创编人,这也是祁氏通背拳的新发展。于是,由比修剑痴大13岁的、北京城里的祁氏通背拳名家刘月亭出资,资助修剑痴到辽宁来传播、弘扬祁氏通背拳。所以说,上个世纪20年代修剑痴来大连开馆收徒也是谨尊师门众师兄之命吧!

在这里有一点是要强调说明的,先生创编的套路保持和继承了祁氏通背拳在单操、单练中各技术动作的技击含义,这也是五行通背拳套路的一个特点。有人认为单操重要,可以实现武术技击的神邃;套路中看不中用,是花架子。我不这样认为,我坚持这样的道理,就是二者不可以偏废,都重要,相辅相成,有互为促进的作用,当你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则形随意转,意随心生,心随神动,神随形移,那是你自可不必追求什么固定单操招式和什么套路沿袭了。


(原创)五行通背拳的由来

 我师傅阎子奇演练的通背拳撩腿(金钩倒挂)


(原创)五行通背拳的由来

笔者演练的通背拳之劈掌(劈山)


(原创)五行通背拳的由来

笔者与师傅阎子奇


未完待续



注释:本文于2012.3.6日开始写稿。本章节定稿于2021.5.11日。


[1]阎子奇,1938年出生于山东荣成老城厢古县城。五行通背拳第三代传人!曾任大连市武术协会主席,现任大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武术协会顾问、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荣誉主席。

[2]  编者注:又称迷踪拳、秘踪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