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还记得当年吴莫愁和虾米音乐合作的《90》专辑吗?说来有些难以置信,虽然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90后音乐人不断涌现,但以一张专辑的形式,让90后原创音乐人以群像方式呈现的,还真的只有《90》这一张专辑。
而《造作》这张专辑可以看成是吴莫愁《90》的一个续集。上一次它是虾米音乐寻光计划I的后续动作,这一次则是虾米音乐人寻光计划II的衍伸。事实上,《造作》这张专辑的企划启动,恰恰就是在今年9月的寻光计划II盛典上。通过寻光计划II,虾米音乐寻找到了艾热 、Truetrue、PSYKHON和p-ink等新生的音乐人,并最终决定了《造作》这张专辑的音乐走向。
虽然,无论是《90》还是《造作》,都像是吴莫愁个人音乐生涯的一个分支线,但在这条线上的吴莫愁,和那个作为明星和偶像的吴莫愁不同,她更像是90后青年文化的一种代言人,在五颜六色的音乐形态中,讲述着关于90后自己的音乐故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造作
这次的新专辑名字很好,叫做《造作》。关于造作这个词,官方的诠释是“痛快造,作自己”,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我觉得,就按造作这个词的本义来解读,同样没有问题。
造作,听起来就是一个正经的贬义词,但贬义和褒义从来都是相对的。其实,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曾经、正在、将要经历造作。八十年代的青春穿喇叭裤、花衬衣,是一种造作;九十年代的男青年养长发、玩摇滚,是一种造作;00以后的前十年,唱歌必带拐弯,同样是一种造作;而当吴莫愁站到了舞台之上,用夸张的语调表达自我时,同样被认为造作。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造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反对曾经的潮流,创造新的潮流。而和上一张《90》稍有区别的是,经过几年的成长,现在的90后音乐人,已经有了更成熟的技术和表达,他们在音乐的呈现上,已经不需要用年轻去证明自己年轻,而是用突出“自己”和“真实”,来体现出90后的个性与主张。当More Real的他们遇上同样More Real的吴莫愁,《造作》这张专辑也就同样More Real。
90后的《造作》,国际化是他们的起点
这张《造作》专辑,所有十首作品,用的都是当下国际化的元素。不科学的讲,如果去掉所有的中文歌词部分,这些作品的音乐环节,无论是在伦敦还是纽约,无论是在巴黎还是斯德哥尔摩,都可以让当地青年可以无差异接受。
因为对于真正国际化的音乐来讲,你永远无须强调英雄的出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是国际化,这才是国际化音乐的归宿。尤其是相比70后、80后音乐人们,从事业最初,就把目标定在国际化上,90后音乐人却恰恰是从国际化开始出发。当技术不成为音乐表达的障碍,More Real的呈现,也就变得更为自然。
十首作品、十组合作,以庸俗的主流唱片工业定义,这就是一张没有一首B-Side的专辑,这是吴莫愁的个人专辑,也更像是90后原创音乐人的精选专辑,毕竟首首歌曲的都是合作音乐人的精血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吴莫愁在此次专辑中首次尝试原创,创作《噪音》、《乌烟瘴气》、《保持距离》三首作品。
几个大类曲风,千变万化的玩法
音乐曲风层面,《造作》很多元,但其实也很简单,Trap、EDM、Hip-Hop、R&B几个大类基本可以覆盖。音乐这东西,实际上曲风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得看你怎么做,或者说,怎么作(第一声)。
维族音乐人艾热创作并制作的作品《旅程》,虽然是一首Hip-Hop的作品,但迷幻的氛围加上缓拍的做法,却让作品反了通常Hip-Hop强调快速的传统,甚至于大量的留白式技巧运用,更加强了作品的空间延伸性。它很国际化,但艾热显然已经丢掉了国际化的肉身,真正接触到了音乐最核心的灵魂:创造力和想象力。
来自内蒙的说唱组合PSYKHON,同样没有在《TAKE IT EASY》这首作品里,以马头琴、呼麦等内蒙特色作为音乐支点。国际化的语境下,更高级的做法,不是为民族而民族,而就是在音乐里自由的游走。所以,PSYKHON的蒙古语Rap说唱加入,才会让人觉得自然又自由,FLOW自然不在话下。
《Sugar,Wine,Kisses》则是典型的PB-R&B作品,吴莫愁的演绎够R&B,但音乐的编曲却以电音融合作为架构。在传统的基础上破格,于是Blues演变成了R&B,再于是R&B又延伸出了PB-R&B或Alternative R&B,而《Sugar,Wine,Kisses》同样是一首破格的作品。另一首《咖啡鬼》,也是破格的Hip-Hop作品。独特的韵律造作出了独特的Flow,也提供了独特的中毒旋律 。
由来自广州的“光怪陆离”创作的《想,和你吃酸菜鱼》,让人想起多年以前初出道的《与非门》。电音、Hip-Hop和吉它,没有先例的架构,尽情自然的游走,也让吴莫愁的人声,也开始光怪陆离起来。造作自然就变成了酷。
等待量身定造,不如自己造
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吴莫愁本人也交出了三首原创作品《噪音》、《乌烟瘴气》和《保持距离》,这也是吴莫愁首次公开发布作品。在这两首作品中,吴莫愁终于可以将自己“造作”的歌声尽情释放,配合光怪陆离的律动和音色,当造作遇上造作,反而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别扭和造作,甚至还形成了一种以音色为支点,以态度为特征的Flow.
《造作》这张专辑的十首作品,无论是曲风还是呈现,差异性是很大的,但它却不会给人一种分裂感,甚至从音乐的角度来讲,赋予了专辑极强的整体感,而这种整体感的源头,就是这张专辑的内在气质:造作。
从《90》到《造作》,其实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吴莫愁和虾米音乐人的合作,都是一种很好的突破。一般像吴莫愁这样的主流艺人,都会束缚于主流唱片公司的体系,唱公司安排的歌,走公司要你走的路。
而吴莫愁和虾米音乐人的合作,则是在一种开放的音乐形态下,让音乐充满更多不确定的可能性,这个才是真正的音乐火花,也是歌手和音乐良性的循环发展。树挪死、人挪活,其实音乐同样应该不断挪动,不断突破那种固有的小圈子,才能活。
其实除了《造作》之外,虾米音乐人最近也和BMG、优酷合作了《Next Level》,与淘宝合作了嘻哈音乐专辑《淘游记》,这些都是借助互联网渠道,通过和不同平台的跨界合作,从而突破以往唱片公司近亲式的音乐繁殖,呈现音乐的各种可能性。反过来也刺激音乐人的创作欲,让创作内容因此可以源源不断输出。
等待量身定造,不如自己造。《造作》既激活了吴莫愁更多造作的潜能,又让人听到了新生代虾米音乐人的音乐活力和想象力,你一本正经的不造作,就不可能有这样意外和惊喜的结果。
12月27日,《造作》专辑还将进行实体专辑签售会。算上之前第一张的《90》专辑,这是目前为止90后原创音乐人的群体仅有的两次全景式亮相。所以,这样的实体专辑,既是一张用来聆听的唱片,也是可以珍藏的音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