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到变与不变,这才是聆听光良的正确方式

(2017-11-17 19:40:04)
标签:

杂谈


如果你用“还是典型光良的味道”,来形容《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这张新专辑,那就说明你一定没有认真听这次光良的新作,或者说听的不够仔细,真的可以罚你重听了。

当然,说《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这张专辑,依然有着熟悉的光良味道,也不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因为这张专辑的本质,确实还是温暖的、治愈的、暖心的,光良的歌声同样还是以一种倾诉般的优美,来化解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忧伤、孤独的余伤。你会被音乐里温顺的气质感染,也会被音乐里温暖的氛围融化。此,即为治愈也。

就冲这一点,倒是让人想到了光良对于音乐的坚持。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歌手和一个人一样,都有着本质的基因,在这个基因的基础上,人可以偶尔的偏离轨道,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但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属于自己的轨道,这样才不会分裂和错乱。


歌手同样也有自己的音乐人格与性格,就像光良,他的音乐性格,已经通过一首首经典作品证明了,那就是带着温良的情歌和治愈歌,那种在城市里可以让人看到微光的暖心旋律与歌声。

光良已经不需要用跨界去证明自己的多才多艺,也不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去达到所谓的另一个高度。最好的光良,就是你我曾经听到、现在还在听到,以及未来还会听到的光良。管它窗外流行着什么变化,是EDM还是Hip-Hop,或者是一大段一大段的Freestyle,光良始终是光良。这其实何尝不是一种音乐人的坚持,也是Indie音乐最核心的精髓——保持音乐独立精神。

听到变与不变,这才是聆听光良的正确方式


独立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坚定。

当然,《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作为光良的新专辑,也在坚持、坚定的基础上,有了细节上的许多变化,这也让这张专辑和以前的光良专辑相比,于音乐上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黄建为、HUSH、法兰、李欣芸这些音乐人的参与,其实也让《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更有一种独立小众流行乐的味道,即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敏感,旋律上也不再大开大合,像是营造了一个情绪的闭环,让歌声与情感密度更高,音乐的颗粒感也更绵密和饱满。


像《九种使用孤独的正确方式》这首专辑同名主打歌,即使一个歌名,都可以让人消化良久。从一到九的方式,基本写尽了都市人的孤独症状,真实的可怕,所以才可以放肆的共鸣。而重奏形式的编曲,Day By Day的循环吟唱,也在赋予作品以一种古典绅士氛围的同时,让古典乐不仅仅是器乐的复刻,有了一种真正古典情愫的流动,作品也就真正流动起来。

HUSH填词的《不缺》,也在缺与不缺中,夹杂了太多关于生命的苦恼和煎熬。而光良自己创作的旋律,和着雅致的钢琴声,也让整首作品就像是一幅干净的画,还原了情感与情绪的纯质,且不含一丝杂质。

李欣芸参与编曲的《是不是还少了什么》,用了一些更后置的人声录音,也让一直以来给人温厚声线印象的光良,他的歌声有了一种飘逸的质感,有些喉间音的发声,甚至很有点当年杜德伟的味道。那些说“光良永远一直是光良”的歌迷,应该多听听这首作品,体验一下一个不变的光良,是如何在保持不变的大方向上,于细节上不断改良精化的。

听到变与不变,这才是聆听光良的正确方式


而《歌手》期间的音乐合伙人杨杨填写的《造天气的人》,其实也是对光良音乐另一种角度的形容。音乐是有味道的,音乐同样是一种天气的,而光良的音乐就是那种并非晴空万里,也并非狂风暴雨的类型。

光良的音乐有雨,也只是和风细雨;有阳光,也会是微熏的午后微光,他的歌声给了平凡人最平凡的感动,也给了无数孤独的灵魂,以最真实的慰藉。

这,或许也是聆听光良的正确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