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2017-09-03 21:26:05)
标签:

杂谈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中国有嘻哈》这个爆款节目,已经进入到半决赛。为了增强节目的看点,尤其是作品的可听性,节目组合也特意为四位选手找了四名嘉宾,提供一些演出上的合作帮唱,也正是这个环节的加入,让本期的《中国有嘻哈》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场面。

按照通常音乐真人秀的流程,四位帮唱嘉宾要么是被安排给四位选手,要么就是以看似抽签、实际还是被安排的方式,与四位选手组成对子。但这次《中国有嘻哈》却在玩了第一轮的选手自选嘉宾之后,在正式结对开始前,确定了选手与嘉宾互选的规则。即选手选了嘉宾之后,嘉宾还要从选择自己的选手之中,确定一位作为自己的合作者。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非常让人意外的是,像周笔畅、袁娅维这样的嘉宾,最终都成了抢手货,王嘉尔也名花有主,反倒是摇滚歌手信,在第一轮面对无人选他的窘境后,第二轮的艾福杰尼,还是因为在选嘉宾战中PK输了,所以“被迫”与信结成了对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信却挺身而出,表示可以成全艾福杰尼的第一选择,因为他觉得一个歌手在音乐上,不应该有勉强和退让,为此他甚至能够不以嘉宾的身份帮唱。从娱乐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破坏”显得很电视、很节目,就像之前很多节目的摔话筒、互怼等等情节一样。但对于信来讲,这却不是一种情节,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也不是演技,而就是一种摇滚歌手最真诚、最真实、最热血的体现。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选手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希望他们选择最有把握的歌曲和嘉宾来帮忙,不想强迫他们选择没把握的歌曲”,信的这段话让明星制作人的吴亦凡,同样觉得没毛病。的确,在信的眼里,既然上了舞台,就像上了战场,每位选手都应该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至少在起点的时候,大家彼此都应该是公平的。让选手和一位他并不熟悉音乐风格的嘉宾合作,显然是会影响他发挥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位相对歌坛来讲,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新人。

从个人的分析来看,信之所以和所有选手完美错过,一是因为王嘉尔本来就是男团成员,比较擅长舞曲和说唱类作品。而周笔畅和袁娅维,前者以R&B风格出道,后者在SoulFunk等复古曲风来讲,亦是驾轻就熟,在四位年轻选手的认知里,这些曲风的律动,显然更适合用来搭配自己的嘻哈作品。二则是有一个可能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演唱上的霸气,那种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会让选手担心影响自己在作品中的主角地位。因为危险性,所以不选信。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但就像明星制作人在讨论时说的,风格差异大的合作,有时候反而会有意外的惊喜。更何况,实际上摇滚与嘻哈一直以来就是一对好兄弟,比如以Linkin Park为代表的Nu-Metal,就是重金属与说唱的结合。尤其是摇滚与嘻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对人对事的真实,它们往往都能在作品里针砭时弊、爱与和平,所以也有很多三观一致的作品。就像在半决赛里因为不满规则的反复而宣布退赛的PG One,实际上就和退出的信,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就是希望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们同样不虚伪不做作不勉强,只是因为从心的真实。

即使是走,信其实并不只是留给节目一个看点。作为前辈的他,在《中国有嘻哈》半决赛留下的只字片言,其实要比单纯的帮唱,对所有选手的帮助更大。“你们很棒,真的很棒,你们就像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野兽,打破了所有的规则,所以呢,请你们照顾好心里的那只野兽,保持愤怒。你们做的任何的决定都没有错,但是,有可能会错过,错过你成为经典的机会,我们一直这么这么这么努力的,不就是为了要站在这个台上吗,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次在台上的机会。”

摇滚的信,真是综艺节目的清流

信的这段话,对于作为起步阶段的新人来讲,可以说是金玉良言。而且在对待新人的问题上,信并没有倚老卖老,也没有只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而把新人当成自己炒作自己的工具。真诚、真情的信,也让人感受到在舞台上如野兽的他,内心里最柔软和温情的一面。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最真实的。

离开的信也留下了一首独唱的作品,一首《如果还有明天》改编自台湾摇滚前辈薛岳离世前的作品。除了将作品以更金属的方式演绎之外,信还在中间加了一段Rap歌词,将摇滚与嘻哈完美结合。而且这段歌词还不是生硬和硬加进去的,其中既有向前辈的致敬、甚至对话,也有一种摇滚精神的传承,以及正能量的传递。以这样一首作品献给所有的新人,也会让他们更明白明天的意义。

至于信,虽然匆匆离开了《中国有嘻哈》的舞台,但他的清流表现,对节目和节目的选手来讲,却受益良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