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共享时代共享李炜的《光芒》,可以充电可以取暖

(2017-07-03 14:06:28)
标签:

杂谈

在共享时代共享李炜的《光芒》,可以充电可以取暖


李炜的外形气质,决定了他是偶像歌手当仁不让的人选。而在很多歌迷眼里,他也确实是一个阳光帅气,又有一点才气的偶像歌手。当然,对于音乐创作和制作的执念,也决定了李炜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努力,和才华。

在加盟“诚利千代”之后,李炜推出过《I’m Here Waiting For You》这样温暖中充满力量的情歌单曲,而其实他也一直未忘一个歌手最重要的成绩单:专辑。很快,我们就可以听到李炜的最新专辑《城市之光》,而在《城市之光》还没有完全绽放光芒时,新专辑的首支主打《光芒》,却已经让歌迷可以先听到第一道光的声音。

李炜的上一张专辑叫《脱胎换骨》,其实无论是之前的《I’m Here Waiting For You》,还是这一次的《光芒》,每一次听到李炜的新作,都像是一次脱胎换骨,感叹一下从音乐质感上,又比以前有了全新的变化。

也许有的歌迷听歌,全看心情好坏,甚至不太关心音质,而这些歌迷也常常会用木耳,来自嘲自己对于音乐品质的感觉迟钝。不过,李炜的新作《光芒》,从听觉上来讲,却可以让木耳的歌迷,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层次,饱满的音效,甚至让节奏不仅只是鼓点,而是有了一种音律的波动。吉他音墙、钢琴和李炜的人声,也是有分有合、彼此呼应。

这样的音效,正是来自于格莱美获奖大师Richard Furch的亲自混音,才得以在技术上得到最大的体现。虽然在华语乐坛的传统中,永远是歌手大于词曲作者大于编曲大于乐手大于录音大于混音,越是技术的岗位越被人忽视。但在李炜的新作《光芒》里,却必须借次重点申明一下,技术虽然不能决定歌曲的艺术走向,但却可以决定美感的表现方式。

有了Richard Furch这样的大师操刀,并不是说李炜要在音乐上博取海外歌迷的好感,只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任何细节上,都体现出一种面面俱到的完美,而不是用什么理想、情怀,去掩饰技术上的缺陷,甚至不堪。

而李炜之所以在《光芒》这首作品里要这么做,恰恰也是源自他的制作人思维。不仅是这首作品,未来的《城市之光》专辑,也将由李炜本人担任制作人,并且控制着专辑音乐的走向。

回到《光芒》这首歌曲的音乐部分,每个歌迷对于这首歌曲,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喜欢高大上的,在这首歌曲里听到的是国际化的洋气,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如果把中文部分换成全英文,这简直就是国外大咖的定制作品。喜欢正能量的,更是能够在这首歌曲里,得到足够的电量,就像一个大容量的充电宝,一曲完毕、满血复活。

虽然是一首非常励志、又充满力量的作品,但《光芒》不仅不是简单粗暴型,用几个和弦震爆人的耳膜就算完事。相反,这首作品反而在音乐表现上,极具细节层次,开场时清亮的钢琴琴键声,宛如微光和朝霞,在光芒绽放之前,做了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铺垫。而之后副歌部分的扬起,则通过丰富的和声、饱满的鼓点,将整首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让人心潮澎湃,光芒也由此在歌者和听者心头同时绽放。

而中间女声的英文旁白,则起到了类似电影里的画外声效果,多了一种诠释的支线,也多了一种表达的层次。这一切还没完,按照套路的模式,这样的编曲也就到此为止了,该有的都有了,难道你还想加量不加价?但李炜却在接近尾声时,又安排了一个新古曲的缓冲段,以华丽的钢琴Solo加上高雅的歌剧女声,也在卸掉之前已经释放的力量同时,继而用这样华丽的转身,做好继续推动情绪不断上扬的铺垫。比起那种主副歌简单重复两遍,中间用一段间奏过桥的方式,无疑更具层次感,而且二次推动的效果,即使不用升音,也能起到提升情绪、增大光芒亮度的作用。

《光芒》里的Baby,也是一种古老、传统但非常经典的用法。它其实是一种对梦想、理想、希望、信仰与爱的代指,或者说是拟人用法,是一种经常被摇滚或民谣歌手使用的手法。而这种人文化的修辞,其实也让整首作品,在国际化的制作线条下,有了一种人文的力量。对于在城市里孤立无援、心生疲倦,却又找不到人互相取暖的歌迷来讲,《光芒》就是一首可以温暖自我、雪中送炭的歌曲。

如果你的生命中缺少光,李炜的《光芒》就是为你准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