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逍遥游》——七零后的“小虎队”往事

标签:
小虎队《逍遥游》忧欢派对王杰台湾飞碟唱片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逍遥游
艺人:小虎队
厂牌:飞碟唱片
时间:1989/05
评分:★★★★☆
今年是“小虎队”组建二十周年的日子,生为七零后的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的话要说?
毫无疑问,“小虎队”就是内地七零后生人的集体回忆,当然这个集体回忆同样也不拒绝王杰、齐秦、罗大佑、张雨生、姜育恒,甚至还有香港四大天王。但“小虎队”在这其中的地位却是最独一无二的,因为首先三只小虎本身就是七零后,当歌手与歌迷年龄相近甚至相同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趣味相通的共同语言,这种亲切感是再优秀的商业手法都无法人工合成的;其次,对于那个时代许多进入内地的港台歌手而言,“小虎队”恐怕也是第一批完全定位于七零后市场的歌手。这种定位与之前一批偶像和创作歌手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六零后和七零后生人,在当时是可以共享罗大佑、王杰、张国荣和谭咏麟的,但他们却很难共享“小虎队”。用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一个1960年出生的人,在小虎队最火的1990年,他恰好是三十岁,而这时候你要是再让他唱“小星星、小星星,带给黑夜光明,就好像在我的心里,眨着眼睛的你”(《星星宝贝》),还真是丢不起那人。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虎队”的出现算是为流行乐坛揭示了一条定位定率,即歌迷市场在年龄问题上,向上兼容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向下。
“小虎队”的前身是八十年代台湾著名综艺节目“青春大对抗”的节目助理。所谓节目助理,其实更多的只是做一些现场的协调的工作,调动一下现场气氛而已。而在“小虎队”之前,其实这个由小燕姐制作的节目,已经有了一个“小猫队”,但为了将阴阳搭配的更协调,所以节目组就特意用三只小虎来为三只小猫配对,没想到这一配对,就“出事”了!
“小虎队”在唱片里的第一次亮相,原本是有些尴尬的。那是在1989年的2月,“飞碟唱片”为了迎合新年假期市场,特意为当时正和“城市少女”在血拼少女偶像团体市场的“忧欢派对”推出了一张贺岁专辑。为了让专辑更热闹一点,顺便也为“小虎队”来一次市场测试,唱片公司也特意安排了“小虎队”在这张原本是“忧欢派对”的专辑里演唱了《青苹果乐园》和《彩色天空彩色梦》两首单曲,并配对合唱了一首主打歌《新年快乐》。而他们的名字虽然也同样出现在唱片封套上,但由于大小和着色的问题,摆明了就是一配角身份,不仔细看很容易就漏过。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一首青春热舞又健康向上的《青苹果乐园》,配上爽朗明快的MTV助势,很快让“小虎队”成为台湾乐坛学生市场的新偶像。于是配角成了主角,而主角则很快地退出了江湖。
作为民歌时代过来的唱作歌手,当时“飞碟唱片”掌舵人吴楚楚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同时代的许多音乐人都是先谈理想再谈商业,而他却是先定市场再做音乐。于是,就有了“小虎队”这样具有准备市场定位功能的青春组合,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因为感染一代人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凝结出文化。
“小虎队”的起源其实来自于日本的“少年队”,无论是人员、造型、选歌,甚至是现场出场的步伐、MV的设计,以及吴奇隆漂亮的后空翻,都继承于这支日本的偶像组合。而“小虎队”的成名曲《青苹果乐团》,也是直接翻唱自“少年队”的《What’s Your Name》。“少年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事实上香港的“草蜢”组合也是深受其益,而他们的招牌名曲《限时专送ABC》,亦同样翻唱自“少年队”的《ABC》。顺便提一句,其实现在这支已经广为人知的台湾“小虎队”,并不是华语乐坛最早的“小虎队”,早在1984年,香港“华星唱片”就通过无线电视新秀歌唱比赛,发掘了胡渭康、孙明光和林利(林立洋)三位新人,并将其命名为“小虎队”,遗憾的是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市场分类还不够细腻,另一方面粤语歌本身的市场局限性,尤其是两岸三地乐坛尚未连成一线,也致使这支港版纯正“小虎队”在未出版一张正式专辑的情况下,就因为几首合辑歌曲反应不甚理想而匆匆解散。不知道,是否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台湾版“小虎队”来了一个通过“忧欢派对”来试探市场的举动。
最后,《新年快乐》很快的成为了“小虎队”的专用EP,原本用来为“忧欢派对”造势的他们,反倒让“忧欢派对”成了他们的和声组,而她们唯一的贡献,似乎只是合唱了一首《新年快乐》。早有准备的“飞碟唱片”,在市场前景已然明朗的情况下,很快就在三个月后为“小虎队”推出了首张大碟《逍遥游》。
专辑的音乐部分由当时“飞碟唱片”的当家音乐人陈秀男、陈志远、Ricky Ho(何国光),以及日后刘德华的国语御用作曲人陈耀川打理。很难想像吧!当年打理过风花雪月的“金韵奖”,也打理过悲情凄惨的王杰的陈志远,居然能在这张专辑里写出《逍遥游》和《今天看我》这样轻快、活泼、青春的歌曲。而这就是大师的魅力,他能在各种音乐风格中入戏和“森马”——写什么就是什么。《燃烧青春火焰》和《你的眼睛下着雨》等作品的词作者,则是来自更晚一辈的“大学城”民歌手丁晓雯,一边是理想主义的民歌,一边是加工定制的偶像,两者矛盾吗?其实两者并不全然是水火不容的,只要明白偶像也有青春、民歌不过优美的道理,这种兼容就变得合情合理,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由一班民歌手操纵的“飞碟唱片”,何以能在商业歌坛屡创奇迹的重要原因。
名为组合,“小虎队”在声乐方面的组成却只算是合成,没有声部、只有齐唱,所谓的组合声部效果,只能依靠吴奇隆偏高单、陈志朋偏中音和苏有朋偏低音这样的“天赋”来完成。不过,配合当年“飞碟唱片”所需要达到的青春、轻快、爽朗的组合风格,这种齐声共唱同一个声部的演绎方式,倒确实能够呈现出青春的那种速率和无心机。如果是换成真正的三重唱,恐怕在听觉华丽曲折之后,也难免失去了青春特有的没心没肺感。
文化的背景对于当时“小虎队”的成功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与两岸三地六十年代之前生人相比,七零后一代由于物质的改善,以及全球的环境都从冷战向经济过渡,尤其是内地更经历了改革之后的开放过程,因此安逸和享乐就成了新一代青年文化娱乐的主题,而不再是之前的反思、自省、叛逆和对抗。敏锐的“飞碟唱片”恰恰就是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主动性地去迎合甚至说是创造了这个七零后市场,让当时正值豆蔻年华的这一代年轻人,可以在更真实的花季音乐里搞搞对象、发发春梦,而不需要和上一代的学长共享那些“白衣飘飘”的诗句。这也是台湾流行乐坛商业化过程初创时期一段可爱的历史,因此商业却不势利的“小虎队”也必然有着和日后其他类似偶像组合不同的属性:他们的出现,除了为“飞碟唱片”赚钱之外,其实也填补了一代同龄人的青春梦,而他们也是真正与他们同龄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偶像,在他们的成长轨迹里,亦处处可以照见七零后一代自己的影子。因此,在这个“小虎队”组建二十周年的2008年,有很多人除了纪念自己曾经的少年偶像,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二十年青春往事,也来一次“祭奠”。
就在“小虎队”推出这张《逍遥游》不久,随着《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登陆央视,内地歌迷也首次在《青苹果乐园》的MTV里,第一次见识到了乐舞齐动的“小虎队”。而1989年底,“华艺音像”也顺势引进了这张已经在台湾造成轰动的专辑,让内地歌迷无比自豪的是,这张引进版专辑除了删掉台湾原版专辑里一曲《今天看我》的伴奏带之外,还将《新年快乐》里由“小虎队”参与演唱的三首歌曲尽数收入,几近完整的纪录下“小虎队”最初的一段历史。这也是引进版专辑中,最为经典的一次超越原版的战役。
文/爱地人
0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