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辑:Jay
艺人:周杰伦
厂牌:阿尔发/博德曼
时间:2000/11
评分:★★★★
经典理由:周杰伦的首张专辑/国语乐坛由“旧”换“新”的分水岭之作
如果“阿尔发”的老板吴宗宪能够预知周杰伦日后能红得印堂发紫、灵感发黑,那么估计他多少会亲手过问一下这张划时代专辑的制作,尤其会让周董在个性程度的发挥上稍微收敛一点,而绝对不会让《Jay》专辑朝着完全迥异于当时一线乐坛的主流曲风而去。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对这位旗下歌手只抱着小打小闹的信心,而使得周杰伦在当时群龙无首的华语乐坛可以凭借强势崛起,成为了又一个时代的偶像代表。
没有中国风、没有影视曲、没有金曲奖,更没有人在高处不胜寒状况下写出的说教歌,2000年做为歌手还是一张白纸的周杰伦,倒真有点像是个举目无亲的革命者,此时,他所要革的命,正是华语乐坛几十年来以旋律为主导的音乐革命。虽然《Jay》专辑里混杂的大量黑人音乐曲风,早已经在十几二十年前就成为欧美乐坛的主流,但至少在周杰伦之前,还没有一个歌手能用它撼动华语乐坛的主流基石,庾澄庆试过、杜德伟也试过,但他们借鉴大于重塑的思路,却只能让这种曲风做为丰富华语音乐圈的小调料,而没有真正引领其登堂入主卧室。
而且,《Jay》专辑不仅仅只是融入广义上的黑人音乐,更是明确将基础定在了Contemporary
R&B这种具体类型上,而并非是略显复杂、古典和繁琐的传统R&B。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前者用的是更适合当代要求的相对简化Blues和弦与节奏,尤其是节奏部分均由电子音色为主导,这也让一贯比较草根的Blues音乐,有了在主流乐坛穿梭的华丽资本。周杰伦在首张专辑《Jay》里运用的正是这种Contemporary
R&B,并且非常适时的与当时国际上普遍出现的R&B和Hip-Hop两种曲风相融合的大趋势相接轨。对于传统的华语乐坛,这种一步到位的本质改变,显然是来得突然和意外,这也让《Jay》专辑在当时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两种歌迷群体。一种是那些对于曲风概念尚是一张白纸的新歌迷,因为在任何时代,这样的歌迷的接受能力都是最强和最具有尝新精神的。第二种当然就是历来比较关注黑人音乐的歌迷,虽然周杰伦未必是他们心目中的那杯茶,但至少在对于节奏功能的重视程度上,周杰伦绝对要超过了许多华语乐坛的前辈上(甚至许多所谓的摇滚份子,当然老崔除外)。
节奏、节奏,节奏正是这张专辑放在同时期其它唱片中,最需要着重说明的一点。经过数十几个春秋,华语乐坛风水轮流转动,但是以旋律单骇驱动歌曲的进程,却是被一致公认的大前提,而《Jay》专辑最大的意义也正在于,它至少是华语偶像专辑里,第一张在旋律基础上加上节奏发动机的双核唱片。节奏当然不只是鼓点,节奏指得更是与旋律平行的、可以催化出节奏韵律的动机线条,正如《可爱女人》、《完美主义》和《星晴》里展现的那样,周杰伦正是用节奏和旋律重新校准了一首现代歌曲的平衡。虽然和Kanye West、Jay-Z这些R&B老油条的作品相对,这些歌曲的和声与即兴开拓还稍显稚嫩,但至少在大方向上还是非常到位的。尤其是在和中文的结合上,周杰伦虽然称不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但至少他在和谐、对称的基础适时加入的机灵、鬼马或者屌劲,还是让人有种比较新鲜和丰富的个性魅力。
新的节奏变化同样迫使旧有作词手法必须进行改变,原来打油诗般的唯美压韵浪漫词句组合,显然无法避免被节奏肢解的状况,所以以方文山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拼贴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有一点必须强调,虽然周董本人也会写词,而《Jay》里鬼马的徐若萱也留下三首机灵劲十足的情歌歌词,但是如果没有方文山视野更为开阔、想像更为奇特的《娘子》、《斗牛》和《印地安斑鸠》这样的词作,《Jay》这张专辑必然会逊色很多,至少在文字上它顶多算是有点小聪明和机灵,而无法像表现得更具前卫性的想像力。虽然对于方文山这种也许没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历来贬者居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略微改变了当时台湾乐坛词人或者文人般油滑和娇情、或者商人般世故和老练的旧有格局,而用新题材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更为重要的是,说是后现代也好,说是超现实主义也罢,其实方文山所运用的诸如悬幻文学、街头篮球这样看似无聊的主题,它并不是无来由的根、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它们基本上符合了80一代的时代特征,单一的讨论方文山词作的具象意义、精神意义,教育意义,其实也正如讨论80一代生人是否有存世必要一样毫无意义。
有了核心上的变革,这张专辑在细节上自然也出现了异于上世纪华语主流音乐的裂变。尤其是以《伊斯坦堡》、《龙卷风》为代表的情歌就凸现出这种变化:情歌不再是单一的K房情歌,你唱我唱大家唱的样板戏,而是尽可能突出了80一代情感思维新特征的时代新恋曲。虽然,这种周董式的个性,不可避免的随着他的走红而使得它会在潮流洗礼中漫漫演变成共性,但却并不能因此抹杀《Jay》专辑在当时于独立性上异潮流而行的勇气和动机,尽管它同样是一张商业唱片,但至少它商出了挣扎和反抗,也商出了改良和再造,而这绝对要比那些商得毫无骨气、甚至媚态尽现的唱片更值得人们尊敬。
文/爱地人
05/11/06
aidiren@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