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club副歌music民谣美国乐评爱地人bobdylan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Tuesday Night Music Club
艺人:Sheryl Crow
厂牌:A&M
时间:1993/08
评分:★★★★
不能否认这个麻雀变凤凰的女歌手Sheryl Crow的成功开端是有一定运气成份在里面的,纯粹化的摇滚乐日渐疲乏之势无疑给她那种融合着多种音乐元素、又清爽入耳的擦边摇滚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在一个“女权”泛滥的年代,以一个并不明艳造人的形象登场,不仅起到了一定反花瓶的作用,也更容易借着女性创作歌手的大势顺利地滑行出一段很长的距离。
不过依靠给许多一线明星做伴唱丫头而走上乐坛的Sheryl Crow最初发行的单曲《Run,Baby,Run》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倒不能说她的时运不济,而是这首歌曲确实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在这首慢拍的情歌里,Sheryl Crow虽然借鉴了Soul的唱法,但是她却忽略了一个道理:就是在一首流行本质的歌曲里,用上了一种想要卖弄却不彻底的实践方式,再加上这首由她参与创作的歌曲的旋律也实在是稀松平常,这对于一个在主流乐坛闯荡的新人来讲,更是一种致命伤。第二首单曲《Leaving Las Vegas》显然就要比《Run,Baby,Run》进步了一点,首先是Sheryl Crow终于呈现出她半百妇人般沧桑又沙哑的声音,明显这是她最真实的声带表现,因此至少从人声上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和自然,中拍的Funk节奏无疑也非常适合Sheryl Crow声线的特色,这首音乐虽然因为故事化的情节让它更显示出一些类似Bob Dylan式民谣的旋律走向而变得有些小众,但不管如何,在音乐里Sheryl Crow的演唱还是让人难忘的。
真正让Sheryl Crow成功的还是一曲《All I Wanna Do》,这当然也得益于Micheal Jackson那位御用制作人Bill Botrell敏锐的商业眼光,尽管听过Sheryl Crow在《Leaving Las Vegas》里出色唱功的人肯定认为这是一首有些矫揉造作、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她声线特质的歌曲,但且来看一看滑头的Bill Botrell是如何打造这么一首歌曲的:首先是好听又上口的旋律,尤其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副歌部分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内就被人记住;再者是在编曲的节奏上用了当时非常时髦非常主流的R&B舞曲风格,跳跃着带着舒适的律动带来了一种简约的华丽,而适当的滑棒吉它更是为这种华丽添上一种别样的风情;而且这首歌曲在时尚的背景下却还隐约流露出其乡村音乐的根基,这份底蕴在美国这个音乐市场可不能小看它,有了对它恰到好处的使用,前景自然也是光明的。
显然,做为一个新出道的歌手,Sheryl Crow在专辑里毕竟也只扮演着“任人摆布”的角色,她本质的魅力也只能通过一点细节展现出来:《Strong Enough》和《No One Said It Would Be Easy》里用粗犷的声线驾驭朴素清新的民谣所造就出的一种超越民谣的浓郁回味还是让人有所触动的;而在曲风相对较重的摇滚作品《The Na-Na-Na Song》里,她的极具张力的嗓音即使在噪音墙的包裹下也表现得游刃有余;《We Do What We Can》和《I Shall Believe》中,她更是用慵懒的爵士唱法演绎出一种黑丝绒般的质感。不过,整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还是《Solidify》,动感十足的Funk吉它断奏提供给Sheryl Crow巨大的表现空间,而她纵深感极强的声线也总能在一静一动之间将歌曲表现出很丰富的层次感来,尤其是在副歌部分的爆发力,更让人看到她发展成为一名摇滚女歌手的很好潜质。
虽然Sheryl Crow深受Bob Dylan影响的创作在音乐上总是被制作人弄得支离破碎,不过在词意表达上却基本体现出了她的观点和态度,也许Sheryl Crow看问题还无法达到洞穿的高度,但用小女人看大世界的描述方法所展现出的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还是很好的被还原出来,再加上一点点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也让这张专辑在思想性上至少超越了同期的那些热门流行乐。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