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一张碟。
一、Feist《The Reminder》
和Jack
Johnson一样,原本独立又低调的Feist一夜之间火了,成为主流之中那那些所谓不甘主流的品味证明,但结果却是,一夜之前,很清新、很新颖,但一夜之后,却又很一般、没新意,这就是当今独立音乐的症结所在,这种症结亦和一夜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那种新颖很多时候也只是因为糟糕的大环境之下所形成的一种错觉激情。而这张天韵的内地版,则依旧秉承了内地天韵的好传统,挺好的封面,加上字体难看的中文不说,还得非在下侧加上一个诺大的中国版加一个正字标识,所谓的Special,实际上给人感觉却相当Cheap,说实话,还真不如所谓港版黄标的那些DB。也不知道环球是怎么想到,老是在中国内地搞特殊化,先是上世纪和中唱上海、美卡、金典(彩翎、金旋律)几家发行商合作时,用极度廉价的四折歌词做为统一标识,美其名曰与内地猖狂的盗版有所区别,可实质上那些无作词人、无作曲人、无制作人、无乐队成员、无编曲等等大量专辑周边信息的歌词,却本身就像是最低俗的盗版。而到了天韵主理时,又搞出这么一个中国版的东东来,人日本人搞侧标,一是可以纪录本土发行的信息,二也是能在封面保持欧版或美版专辑的原味,不让日文对其破坏整体效果,而我们却偏偏要把它做大做红,还搞成国旗色,又是中文又是英文,而且还不是活动形的粘贴标识,却是直接印在了封面上,真是丢人啊。当然,如果这样干的结果,是像日本那样日版加歌的话,倒也好说,总算付出点视觉的损伤,可以换来听觉的实惠,可问题是,有了这么一个恶心的东西,却偏偏还要受删歌的折磨,真是作孽啊。而且现在这价格经过去年的小幅上扬后,开年之后,新的一批环球天韵的东西,如Babyface的《Playlist》那批,居然在卓越的报价又大幅上扬到37元左右,这个价格基本已经接近港版一半的价格,在性价比优势顿势的情况下,虽然引进版的质量近几年确实有小小提升,但考虑到删歌的问题,我想欧美引进版之路肯定将会更艰难。而买这张Feist的最大理由,则是因为它是最近环球欧美版里还算有兴趣的唱片中,唯一一张不删歌的,总算保了一个全身。不过,至今却仍然有一个疑问,不知各位谁有她的第一张引进版,我手头的那张有一个小海报,背后是全部的中译歌词,但是复印原版歌页的歌词,却只有前五首,后面那些不知跑去哪里了,诸君是否也是同样的问题?
二、保罗·奥斯特《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慕名看了老兄的大作《纽约三部曲》,真是相当的失望,很明显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有预谋的在玩技巧,所谓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等等辉煌的目的,在干涩的结构和七拼八凑的后现代主义拼接中,实在让人很难搞明白前言不搭后语的奥斯特究竟想表现一些什么东西。而到了《神谕之夜》和《幻影书》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此时的奥斯特俨然已经成为一位结构大师,尤其是《神谕之夜》一书,故事套故事、结构套结构,如俄罗斯套娃般层层新鲜又刺激,而且密不透风,毫无逻辑漏洞可寻,虽然严密的匠气之中,小说并不能给人一种现实主义时代和浪漫主义时代那种崇高的刺激,但今时不同往日,能在这样的小说中,读到一种流畅的快感,还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于是也有了我对奥斯特继续的追寻之旅。
三、君特·格拉斯《剥洋葱》
差点打成哥斯拉。这是去年国际文化界最轰动的一部书,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其中最具爆炸性效果的就是,一向以反法西斯立场为人所知的他,居然在作品中公布了他曾经加入过纳粹青年团的历史。后果可想而知,果然就引出了许多义正严词、愤慨激越的道德卫士出来对他进行抨击。事实上,对于这种好人突然变坏人的事情,我倒一点都不激动,让我看不顺眼的还是那些喜欢把好人往死里整好,把坏人往死里整坏的人,将自己的人生观系于某位完美人士身上,只是希望沾光添色,从此后就由不得这个委托人出半点纰漏,小事就遮遮掩掩,只为在掩饰之后,依然保持自己立场的正确。而出事后,就像格拉斯事件一样,就立即倒打一耙,用撇清关系的方式,重新证明自己的爱憎分明。有时候,这世界上把英雄、明星、作家弄家完美无缺的就是这帮人,而把他们弄得体无完肤的也是这帮孙子。所以,我一点不对《剥洋葱》里的格拉斯有所恶感,相反,那四处蔓延的回忆,还能在温度中感受到一种忽闪忽明的色彩。当然,三位译者的文字,亦是近几年德语文学中译版中少见的精彩,说行云流水是一点不过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