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甜蜜的孩子甜孩子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於阗摇滚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水
艺人:甜蜜的孩子
厂牌:荣玺文化/中唱上海
时间:2008/01/20
评分:★★★☆
专辑首发的单曲是《忆江南》,第一时间听,说实话,很失望。一者,这样的主题以及处理方式,实在很难不让人往中国风那里想,而作为一支摇滚乐队,一旦尚失了独立自主的立身之本,很容易从根子上就开始腐烂;二者,在经历了整整五年时间后,再听“甜蜜的孩子”时,突然遇到这种跨时空的转变,怎么说也会让已经在《在街上》中根深蒂固甜式摇滚传统多年的乐迷有点难以接受。
“甜蜜的孩子”的音乐一直影响有限,即使是他们在发行了《在街上》这张专辑后,他们依然不为中国摇滚重镇北京地区的乐迷、甚至是媒体人士所知。虽然,他们同样很Brit-Pop,但和“清醒”、“果味VC”这些内地英式先驱相比,却几乎和隐姓埋名也差不了多少。但事实上,《在街上》却可以说是中国摇滚乐坛历史上最为动听的一张唱片,虽然它的火力并不猛,但唯美的旋律、优雅的颓废、质朴的诗意,却极好的营造出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白领阶层的品质生活之余的音乐。只不过,他们在手法上过甜、过软、过细的南方风味,与南方菜系无法走遍全国一样,最终还是倒在了没有嚼劲和韧劲的关口之下。
成立于杭州、成长于上海的“甜蜜的孩子”,倒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浙系音乐的特点,两端游走的经历,不仅让他们的音乐有一种水乡小城的清柔纯朴,也同样融会了一些大都市雍容华贵的典雅气质。而从单曲《忆江南》到整张专辑,在全景的音乐画面全部被拉开后,倒是确认了“甜蜜的孩子”所追求的,虽然在事实上同样是很World和Fusion化的“中国风”,但与那些满大街十块钱三盘的“中国风”,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那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就和他们中国美术学院的学历背景一样,是人文的、美术的、艺术的,是除了简单的拼凑之外,还有一定的创意和修饰的。而他们的生长背景,也更容易让他们在操控江南背景的“中国风”时,有一种熟门熟路的先天优势。
手段还是未能免俗,在可以想像的范围内,民族摇滚或摇滚民族化,似乎在现阶段也只有用民乐加摇滚配置这种简单的表面融合模式,更高超一点的,或许会用纯西化乐器来演奏出民族的效果,但有时候却也不免有种失之调侃的味道。而“甜蜜的孩子”则依然还是采取了最保守的形式,即民乐+摇滚,问题的关键和火候,则只能交给一个+字。从《酒·狂》所创造的意境来看,“甜蜜的孩子”音乐里历来的软和淡,倒是在这份讲究晓风残月的中国意境里,有了用武之地,尤其是近似于散拍式的吟唱,更在将摇滚乐原本上火的成份荡涤之后,很有种微风泛波的酥软感。这种感觉,请你在三月的时候下江南,于杭州的苏堤河畔一坐时,个中味道就会明了。而这个时候,虽然琵琶和古筝也同样在音乐里发挥着音效的作用,但整首曲子的意境核心,恐怕已经很难与它们扯上多大关系了,从这点上来讲,《酒·狂》无疑是成功的。
重听《忆江南》,则还是让人想起了“甜蜜的孩子”的那首成名作之一的《海的梦》,但歌曲本身的旋律由于与编曲中的丝竹有了重叠,倒反不如撇开民乐,单纯的依靠旋律本身来造势更可以突出效果。《水》采用了东南亚酒廊式情歌式的节拍,很简单却很怀旧,而歌曲本身亦是很典型的“甜蜜的孩子”的风格,柔中不带刚,却势将唯美进行到底。《采茶姑娘》中又融入了一点缓拍的节奏,迷离又幻美,但歌曲的主歌旋律却写得太实、力度也过大,不如单纯吟唱的副歌部分更容易营造出一种百转千回的绕梁感。
专辑倒是在不经意在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西结合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相对纯粹西化的。《Don’t Let You Go》就是一首很典型Brit-Pop的作品,但和《采茶姑娘》一样,它的主歌和副歌同样非常不协调,颇有种头轻脚重的感觉,主歌完全就是业余,而副歌则比英式更英式、比闷骚还骚,听来很正。《Wake Up》中的重则从来不是“甜蜜的孩子”的强项,就像上张专辑相对较重的《Love GAME.com》不招人喜欢一样,这只是“甜蜜的孩子”作为音乐情绪的一种点缀,是没核的,所以注定它根基不稳。《Hero Like You》又是一首很美式的老炮摇滚作品,对于“甜蜜的孩子”来讲,依然只是停留在一个玩字上面。《Hello Bomb》则是上张专辑风格的一种延续,甜美的旋律、甜美的吉它Riff,甚至还有甜美的节拍,让人动听到身心愉悦。
总的来讲,《水》这张专辑相比较《在街上》,呈现出了“甜蜜的孩子”这支乐队在音乐上的新追求,所谓“中国风”的Fusion,也在局部做出了一定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乐团甜蜜的旋律这个本色依然没有丢掉,对于这样一支本来就是走唯美路线的组合来讲,这种立身之本是最重要的。至于惊喜,我倒是从来不敢奢望从“甜蜜的孩子”里听到,他们从来就不是玩刺激的主儿,他们的追求还在于用艺术情趣来表达他们的品质生活,它们不痛苦、不愤怒,但胜在真实,即使将摇滚乐搞成甜的,也甜的像颗糖,而不是糖衣炮弹。
文/爱地人
1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