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球飞艇之旅

(2023-02-16 16:03:07)
标签:

气艇

气球

中美

武哲环球飞艇之旅被重新翻出

中国军事评论员石宏去年在新华社旗下《环球》杂志发表的文章,形容临近空间“是21世纪世界军事强国竞争的重要领域”,“谁能在临近空间飞行器方面取得优势,谁也就能在未来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他认为,指临近空间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军事化新阵地”。

这三家公司的业务都与临空飞行器的研发相关,近几年也频繁地进行飞行试验。北京南江空天科技控股曾于2015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中国首个军民飞艇“圆梦号”。据《人民日报》当时介绍,这是全球首次具备持续动力、可控飞行、重复使用能力的临近空间飞艇飞行,飞艇还搭载了空间成像和空中态势感知等系统。武哲现年66岁,曾帮助中国军方设计喷气式战斗机,专长于隐形材料的研发。

这背后或许也离不开中美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态势。

美国商务部上星期五(2月10日)将六个中国实体列入贸易黑名单,其中就有一半与武哲相关,分别是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和山西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虽然美国商务部没有提到武哲的名字,但《纽约时报》指,武哲是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或大股东。

根据上市文件,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是由武哲和上海房企华丽家族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合资设立,主要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及其应用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制造、研究及销售。

“南方+”客户端刊出的飞艇运行轨迹,飞艇很可能有经过美国南部。
虽然飞艇达成环球飞行这一壮举,但这条消息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如今,中美正就“流浪气球”对峙之际,突然爆出中国飞艇早在四年前就已飞过美国的说法,不仅让外界重新关注起追云号这艘飞艇,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武哲究竟是何方神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认为走在中国航空航天研究的前沿。
武哲当时对《南方日报》说,追云号飞艇是他实现将大量可操纵气球送入地球平流层愿景的一个里程碑,平流层飞艇的应用领域包括各种灾情预警、环境污染监控,及空中侦察。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新至2016年的简历,武哲现年66岁,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建工学院(现归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他从1991年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曾任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2004年初,武哲自愿辞去副校长职务,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美国商务部称,被列入清单的六个实体向中国军方的军事情报收集、监视和侦察项目提供飞艇、气球或相关部件,“支持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努力”,但没有说明这些实体是否与美军2月初击落的中国气球有关。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上星期六(2月11日)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就分析,美国可能在利用气球事件加大对华科技战的范围,进一步加剧中美科技脱钩和对华打压的力度,给中国科技发展造成更大阻力。

除了研究,武哲也热衷于将自己的研究项目商业化。2015年,他开始筹备在广东制造业重镇东莞设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校。同时,他也参与过几家公司的成立。

这艘无人飞艇名为“追云号”,是由一位名叫武哲的中国科学家所领导的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新建飞艇团队研发。追云号于2019年7月27日起飞,先后经过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后,完成环球飞行。

让这位科学家一夕成名的,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星期一(2月1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报道称,早在中国高空气球今年2月飞入美国领空的四年前,一艘中国飞艇就已在2万米的高空飞过了地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北美洲。

“圆梦号”在2015年试飞,可飞18公里高,空中停留48小时。临近空间指的是距离地面20至50公里左右的大气层,大多数飞机不能在这个空间内长时间飞行,但这种高度对卫星来说又太低。因此军事侦察气球通常会在这一空间范围内飞行,收集情资。中美气球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航空航天科学家却突然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因为他四年前领导的一个高空飞艇科研项目,被认为证明了中国在利用飞艇侦察地面的活动。

据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移动发布平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官方新闻客户端“南方+”2019年8月21日报道刊出的飞艇运行轨迹,飞艇很可能有经过美国南部。

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旗下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团队也在2019年宣布,首次实现临近空间对地信号获取;2020年则宣布旗下的一颗高空气球完成环绕地球飞行后被安全回收,隔年再将两颗气球升空,并首次实现高空气球在不同纬度自主风带切换。

华盛顿、西方世界如今更加关注的,恐怕已不是中国气球飞入美国领空侦察到了什么,而是谁能在临近空间建立更稳固、更强大的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