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清初四塔——北塔法轮寺

标签:
摄影沈阳旅游清代佛教 |
分类: 摄影 |
清初四塔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城外的东、西,南,北四塔,1643年(崇德八年)动工,1645年(顺治二年)竣工。每塔的下面都建寺庙一座,塔和寺庙系同时建成,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建塔的“理论依据”是:“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元”,指皇宫凤凰楼,“两仪”指钟、鼓楼,“四象”指四塔;“八卦”指八门八关。
在沈阳城的四周各建有四座塔,每座塔的旁边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南塔名为“广慈寺”;北塔名为“法轮寺”;东塔名为“永光寺”;西塔名为“延寿寺”。四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四塔四寺除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
现在四寺的殿堂,除法轮寺保留大殿五楹,天王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寺北宝塔一座,山门三楹外,其它各寺的建筑均已无存。
北塔法轮寺位于于洪区北塔街27号,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殿、晾经楼、僧房等各式建筑共计四十二间。大殿高悬乾隆御题“金镜周圆”匾额,殿内供“天地佛”一尊,左右佛两尊,菩萨八尊。“天地佛”俗称“欢喜佛”,为男女拥抱交接状,象征“天地交泰”。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塔位于寺院的东北角,高21米左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
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雕刻着西番莲等纹饰。基座及壶门两侧各立石柱,雕刻着俯仰莲、宝莲花等纹饰,每面中间都用两根石柱构成三个壶门。中间的壶门凸出,内置宝盆、火焰珠,两侧的壶门稍稍内收。基座之上是三层圆坛座,立着宝塔式的塔身,由砖砌成,共十三层,层层内收,塔身顶上为宝盖、塔刹。
从1985年开始,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北轮寺内建立了碑林,现收集到石碑
100多通,其中最古老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石碑,最晚的是伪满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经过修复,大多立在寺院当中,向游人们无声地述说古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