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命题点评

标签:
教育高考作文 |
分类: 教育杂说 |
2022高考作文命题智慧点评
1.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取材于古典名著,指明众人给匾额题名的三种方法“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的不同艺术效果,然后用“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打开学生的思维,再用“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进行收缩指引,力求做到稳而当、古而新、承而变,可谓有纲、有本、有人生、也有一定的社会时代感。但是,具体的学生写作,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集中在“独创”上,因材料中已指明“独创”之好有切合“佳境”、“不落俗套”、契合“时事”(即“元妃省亲”)和“思虑周全”。如果学生仅是在“独创”与“化用”、“移用”之间臧否议论,虽不能说是离题,却与“更广泛的领域”这几个字不甚相符。但若要进入到“更广泛的领域”,一时半会儿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比如,“好的艺术品需要独创”“社会进步需要创造”“培养独创的素养”等,若有学生“论创造与不落俗套”“论创造与灵感”“论创造与思虑周全”之类,当然也可以,就看怎么写和写得怎么样了。
命题智慧:90分
2.2022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表格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和国家经济五个方面列举了北京两次举办奥运的发展变化,很是鼓舞人心,也很有时代感。主题也直接点出来了,就是“跨越,再跨越”。但是,这是写作主题,最好别直接作题目,否则会有文思“贫穷”之嫌。好吧,不直接作题目,就写“时代需要跨越”“中华民族的跨越精神”“跨越发展是硬道理”“更高、更快、更强”“全速前进与全面进步”……怎么这些文字都有点人云亦云呢?新意不足啊!那么,能不能“在奔跑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论跨越与暂停”之类呢?你再读一下题目,有一丝一毫这种意思吗?
命题智慧:80分。
3.新高考卷(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从围棋中取材,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味。但现在的学生成天钻在课本和作业堆里,真的鲜有听说“本手、妙手、俗手”到底是什么手。好在,命题人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把“本手、妙手、俗手”三个词一一进行了解释。就好比怕有的人没有吃过猪肉,就临时赶头猪上来跑一跑。这猪这么一跑,学生就明白了:本手就是打好基础,妙手就是发明创造,妙手固然很诱人,但不打好基础就想发明创造,那是俗手,是盲目冒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能吃苦果。大家看,学生会对这个话题感到陌生吗?平时作文都不知道写多少次了,只是用“本手、妙手、俗手”来代替“打基础、别冒进、要创造”而已。
命题智慧:80分。
4.新高考卷(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材料信息比较多(感觉还有点杂),能不能去粗取精、去杂存真呢?北斗导航科学家从事科普“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让北斗导航服务于各行各业;摄影家选择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用“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的”作品去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努力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说他们都很爱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应该没错;说他们都很有理想,能潜心事业、奉献青春,也应该没问题;说他们很有思想,了解自己行业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当然也挺对……如果你要从三个事例中提取出“创新”——科学家的“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摄影家的“永不过时的”、建筑家的“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似乎也可以,只是感觉对材料的涵盖有所不够;如果你要讲“民族的、个性的才是永久的”,好像也说得通——北斗导航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改变“千城一面”也必须从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总之,虽然都可以,但都有点似是而非。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题干开头的“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这些文字,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事业理想”与“奋发有为”之间的联系。
命题智慧:90分。
5.北京卷(适用地区:北京)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点评:微作文从写启事、写设计说明、写抒情短文或小诗中任选一题,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小专长。
大作文设议论文、记叙文两题,均为命题作文,考生二选一。
议论文题目“学习今说”,既为今说,重点当然是今,但没有古就没有今,今是从古中来。所以,古说与今说异同对照,还是需要的。只是,题干中说“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我觉得是多此一举。既然是任选角度,“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任一方面或任几方面都是可以的,并且还可以有其它的方面或角度。“学习”这话题本不陌生,把这些方面都列出来,反而会冲淡了学生潜意识中最想谈的方面,学生很容易被带着走,大家都把那么多方面全说个遍,最后的结果是大同小异,不容易区分优劣。
记叙文题目为“在线”,只限定一个场景,其余自主叙述,倒是比较宽泛自由,有利于真实发挥。但如今人们虽然经常“在线”,有意义的、能够写成文章的“在线”却不一定多。所以,如果选择了“在线”,文笔又不差,很可能优于“学习今说”。
命题智慧:85分。
6.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
点评:外延小内涵就大,此题相当于以“烟火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是对烟火气的美好元素和情状进行了渲染,更有利于学生找到写作感觉。这样的题目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虽然整个命题看上去比较传统,但教育的问题,一味地追求改变,也不一定全是好的。所以,也许正是这样的题目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挥,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命题智慧:95分。
7.浙江卷(适用地区:浙江)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点评:如果不认真看题,将“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的“未来发展”四个字漏了,有可能就有点偏题了。也就是说,以上关于青年人成才的事例材料,是用来启示你“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的。只要围绕着“未来”、“人才”,方向就对了。再结合浙江和全国的人才战略、高质量发展等,就天衣无缝了。
命题智慧: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