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港湾: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2018-05-21 22:17:13)| 分类: 散文集《跟生活做朋友》 |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从前,我一直把这根“草”理解成是那些孤苦无助的孩童,没想到,在把我嗷嗷哺大之后,在含辛茹苦送我出外求学之后,在为我成家立业殚精竭虑之后,在与我33年休戚与共之后,我的妈妈突然谢逝而去。
母亲一生中生过12个儿女,成活十一个。那样艰涩的年月,一个农村小妇人,居然将这么多孩子带大成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就在前不久,母亲还骄傲地对我说:“我做女孩子的时候,算命先生就说我的肚子好。”事实证明,作为女人,母亲是完全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母亲生于民国15年(公元1927年)正月初三,是独生女,所以能在学堂里一直读到高小毕业。母亲是她班上唯一能读完小学的女孩子,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母亲说:“女孩子中,只有我能够得到乡里的一担谷子(旧时乡会用于奖励高小以上毕业的读书人)。
母亲16岁出嫁,18岁便生了大姐(我的大姐在17年前就已做了祖母)。母亲开始哺育子女,以后每隔两年,我的大哥、二姐、二哥相继出世。母亲嫁的是旧时乡长的儿子,属地主家庭,丈夫性格乖戾,解放初期,在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的风潮下,母亲离了婚。在与我的父亲结合以来,母亲共生了五男三女,我是母亲的第十个孩子,我之后有一弟一妹,其中弟弟因早产夭折了。
母亲在辛劳忧虑中,在困苦不堪中,甚至在饥寒交迫中生下了每一个孩子,并将他们抚养成人。我忘不了还仅四、五岁时,母亲就把正蹒跚学步的妹妹交付给我,而她自己则一路奔跑着去生产队里挣工分;我忘不了母亲跟着父亲在山上开荒种地瓜,她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却时不时要特意停下来把我们几个牵到阴凉处;我忘不了母亲把自己本来就比我们少的一碗地瓜稀饭汤倒进另一个碗里留给自己吃,而把剩下的沉淀物倒入我们的碗中……
母亲领着我们、跟着父亲一起吃过米糠,也吃过树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分田到户,我们家终于可以吃到一整顿的白米饭了。母亲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母亲开始养猪,开始漫山遍野找猪菜。每个晚上,母亲都在厨房里切猪菜,她把猪菜切得细细的,把猪儿养得肥肥的。母亲养猪,像养孩子一样,细心又周到,她会冲着听话和不听话的猪喃喃自语,时而往猪食里洒点盐或加点糖。所以,无论父亲为了贪便宜把多么差的猪仔买回家,母亲总能把猪仔养大、养肥、养出栏。因为这样,几个哥哥和我都把媳妇娶进了门。而母亲,又开始不间断地为一个个孙子,孙女操劳了。
直到临终的那一天,精神状态挺好的母亲从村里来到镇子里我的住处,在为我正发高烧的女儿放了纸钱之后,对我媳妇说:“家里有事,我回家一下,过几天就出来带熙熙(我的女儿)。”母亲很爱我女儿,也很自信,她跟家里人说:“我的手带大过这么多孩子,当然也能把熙熙带好。”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母亲风风火火地杀着鸡,还未开膛,突然觉得头痛,不多久,竟不省人事了。而远在县城的我叫了“120”急救车一路赶回家,也无济于事……
“铁蛋没娘了!”就连草莽英雄李逵在失去母亲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悲怆的呼喊。我多么想再陪母亲上一趟街,让母亲冲着高耸的楼房,发出惊奇的赞叹啊!我多么想带母亲逛一回风景区,让母亲尽情领略一下山川的灵秀,以便延年益寿啊!我多么想把母亲带到富丽堂皇的餐馆,让还没吃过多少年饱饭的母亲,也品尝一下可口美味的佳肴啊……然而,我没有母亲了,当我回家的时候,再也见不到母亲笑盈盈地迎在门口,并且马上端来一杯热茶了,当我离家的时候,再也见不到母亲佝偻着腰把我送到大路口,并且目送我的车子远去了……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是我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最大感受。好在,母亲辛劳一生,却能无疾而去;好在,春草年年绿,春晖驻心田。
我只能这样,告慰母亲的亡灵,并且安慰我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