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悟 雨(散文)
(2017-04-04 11:05:47)分类: 散文 |
雨 中 悟 雨(散文)
那天,我们雨中游了普陀,拜了菩萨,妻子似乎余兴未尽:“孩子不在家,正是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候,不如再去哪里走走吧?”
我还没有从佛教圣地的沐浴中走出来,只觉得淅淅沥沥的雨,正像慈悲为怀的佛的济世与普渡,它荡涤了我的尘垢,我自然是要随缘、随心、随造化的。
“姐夫,去雁荡山吧?雁荡山在你回福建的动车路上,有动车站。游雁荡山的灵峰、大峡谷、大龙湫、小龙湫,都基本上是平路,不用爬山,撑着伞也能看。再说了,在夏天的雨中看雁荡山,还更有诗意哦。”在温州工作的连襟在电话那头建议道。
下着雨也能看山?我将信将疑。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东北海滨乐清市,山上有湖,结草成荡,雁过留宿,声震寰宇,故名。这山曾引来无数文人名士驻足流连,早至南北朝时的谢灵运,五代的贯休,北宋沈括,明代徐霞客,清末康有为┅┅现当代更多,张大千、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莫言、苏婷┅┅它还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产生于白垩纪时期的流纹质火山岩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但是,过去的我,对这些资料并不兴趣:一座山而已,我见过黄山的雄峻、华山的险拔,见过袁家界的奇诡、武夷山的典丽,就是家乡也有个闻名遐迩的桃源洞,她的浩瀚与雅致,也让我倾心膜礼。雁荡山,虽然号称东南第一山,那也是东南第一而已嘛。但是,今天,我忽然来了慧性:不用爬山的山、雨中也能看的山,或许会有别样的收获?
来到了灵峰脚下,住下后,老板就怂恿我们进灵峰看夜景。
雨这么大?伞都快撑不住了,而且是晚上,真能看么?
“能看,能看,去看了就知道了。”老板说。
我和妻子高高地挽起裤脚,跟着导游的手电筒和一大群人,摸黑而进。当我随着导游的手电光的指引,看到一只巨大的夜鹰雄踞在头顶的天空的时候,我明白了,灵峰的夜景,就是山峰和山峰上的岩石在夜晚灰白色的天空的衬托下,显示出各种各样的、惟妙惟肖的形象,让人浮想联翩,当然也就演绎出了导游嘴里的“犀牛望月”“夫妻相守”“相思女”等一个个多情的故事。
这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一次游历:在手电光的光圈中,漱漱的雨水象小珍珠一样闪耀进那些神奇的故事里,而这些似乎是不着边际的故事,此时都清清冽冽地、一滴一滴地落在我的鼻尖,吻在我的嘴角,滑进我的脖子。我干脆收起了伞,任由这夏夜的雨水浇灌着我的身心。我忽然觉得,我的心房变得那么清明亮丽,仿佛那缥缈而又清静的天空。我的思想和肢体也不见了,只有心的天空和夜的天空在融合,在弥漫,然后透彻、透彻,透彻成天外一棵菩提树上的最后一片残叶,美艳而又无畏。
第二天一早,我们首去大峡谷。司机说,如果时间安排不过来,这大峡谷,很多人选择不去。但是,我莫明其妙地决定去走走。这样,进得谷门,居然没碰到一个别的游客,清幽得令人有些害怕。但是,热闹很快就来了,妻子忽然喊了起来:“快看,瀑布,大瀑布!”我吓了一跳,把雨伞放一边,就看见成群的瀑布,像绸带一样,一条一条地往下飘。它们是从岩顶上飞下来的,每条瀑布之间,隔三五米的距离。裸露的褐色山岩,是挽着它们的臂膀。满谷葱翠的树木,是一群收藏丝带的娇娘。啊,这哪里是人间啊,这就是天府哪。不,天府也不可能这般美艳,这般清谧。
于是,我和妻子选了处栏桥,坐了下来,然后默默地体味这种超凡绝俗的慧定。终于有人来了,是个摄影者,穿着制服,我认得是谷口收门票的工作人员。我问他,这里天天都这么美么?答曰:这里啊,是今天特别美!因为这么多天来连续下雨,昨晚深夜又下了特大
暴雨,所以才有这奇观。末了,他又加了一句:你们是有缘人啊!听了他的话,我和妻子都美死了:我们是有缘人,一对与雨有着前生今世的约定的人。那么,这雨就是天外来的神灵了,是特意来引渡我的俗体凡心的么?
在看大龙湫和小龙湫的时候,那三千尺飞流壮阔,那五万钧雷霆震耳,那满谷满空的飞珠溅玉,我忽然明白了:神明是不需要刻意去引渡什么人的,只要有雨,我们俗尘之人,就能涤荡秽污,到达空灵。就像那应运而起,应风而舞的水沫,随时可以生,随时可以灭,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造化。
于是,我对妻子说:“今天,我忽然明白了丰子凯写他老师泓一法师的一篇文章。丰子凯说,泓一法师的一生,分为物质、精神、灵魂三个阶梯,也就是生存、事业、宗教三个境界。对于世间的大多数人,一生的层级就是生存,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实现高一层级的事业。所谓事业,就是愿意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呕心沥血地为社会、大众谋福祉的精神和行动,它具有利他性,那些利已的事,做得再大,也不是事业。从这个含义上说,佛的济世、普渡,就是佛的事业。但是,佛本身就是宗教,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灵魂。泓一法师从佳公子到苦弥陀,就是从精神到灵魂的升华。但泓一法师还不是佛,真成了佛,还会回到事业,回到生存,也就是回到普渡,回到济世。”
妻子疑惑地看着我:怎么啦?雁荡山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没能把你从普陀山上拉下来吗?
我说:“从前,我们一直在谋生,谋我们自己的生,谋孩子的生。很长的时间来,我也老想着做点事,想着有一个明主之类,来接引我去到事业的彼岸。现在,我明白了,佛具备了灵魂的境界,却以普渡、济世和慈悲为业。如果我们奔着灵魂而去,成了佛,我们还要回到芸芸众生。去和回所面对的俗世是一样的,但心的方向不一样。去的时候是我要什么,回的时候是我会什么;去的时候听从欲念的召唤,回的时候听从灵魂的召唤。这,就是真生命。”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喋喋不休的真生命的内涵和今天这雁荡山的美景有什么关系呢?”
“真生命的内涵就是灵魂。灵魂或许可以如同这雨水,或珠、或瀑、或雾,任尔东西,但始终是水,普陀山上的佛雨和雁荡山的景雨,都是雨。佛雨和景雨,都是象,而佛缘是根。有了根,才会有雨。否则,即便有雨,也是没雨,也就无缘。因此,到普陀山礼佛就是来雁荡山观景,来雁荡山观景也是到普陀山礼佛啊。象的不同是不重要的,有雨缘就行,有灵魂就好。”
妻子似乎并不喜欢我的雨语,但她走进了雨中,对我说:“给我照张相吧,这雁荡山的雨,我喜欢。”
哦,喜欢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