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在旅途之二:苏州园林,被搁浅的官船
(2016-06-15 17:52:41)分类: 散文 |
苏州园林:被搁浅的官船
早就想走进初中课本里那篇经典文章《苏州园林》了,都教过几遍了,总是依葫芦画瓢,没什么自己的东西。从普陀山下来,我们选择了苏州。一到苏州,我就直接赶了过去。
进了拙政园,那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扑面而来,仿佛一个焦痴了数十年的汉子突然来到了梦中情人的身边,不仅是身边,还触摸到了她纤柔的裙子,挽住了她光洁的手臂,聆听了她深情的诉说,读懂了她思念的双眸。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园,东为“归园田居”,中为“复园”,西为“补园”。
既然叫“归园田居”,那定是山垅田畴、丘梨塘耦吧?看哪:那一条蜿蜒的瓦墙内,那一围围爬满紫藤箩的栅栏;那一弯浅浅的小溪边,那一棵棵粉脸高脖、翠绿袭身的荷花;那一座精致的小石拱桥外,那一座座亭台轩榭、黑瓦红窗……
复园呢?何为“复”?也许是山重水复吧?春、夏、秋、冬皆有亭,时令不同,景色不同,于是绕上去,走下来,路不同而景相接,趣不尽而缘相投。也许是廊回路转吧?那一蜒长长的廊亭,有一隔而无界的窗墙分成左右两廊,望之似无端,走之可回头。也许还是画家文征明替园主人设计的一种心情吧?仕途失意的园主王献臣拙于政而复于园焉……
补园之名,据说是补充意,是归园、复园建成后被王公儿子败卖,邻人购得而补建之。但是,廊回水曲、窗高阁明、檐飞拱斗,令人迷醉依然……
如果不是导游催得紧,我真的不想走。我要抚着她的玉指,观赏她筋脉跃动;我要盯着她饱满的耳廓,聆听她心潮起伏;我要偎着她的肩膀沉沉地睡去,梦中的唐宋元明清,一杯江南一缕烟……
然而,我还是轻轻地走了。我走的时候,带走了一艘船,那是一艘搁浅了的官船,泊在拙政园的正中间,豪华的船舱,精美的雕饰,却开不动,那上岸的踏板已经横在那里,几百年,上千年。我带着这艘开不起来的船,却开进了另一个梦境——那是清代儒官任兰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理想的固化与沉淀。
在这退思园,我又看到了你——苏州园林。一样的红梁漆栋,一样的秀色荷塘,一样的廊桥画枋,一样的西楼月满。然而,让我最惊奇的,是那艘一样被搁浅了的官船——一样地泊在水上,一样地放下踏板,一样地不能开动,一样地深深守望。
也许,这就是船的归宿,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亘古不变的精神堡垒——拙于政,退而思,气定神清,勤于园哉!我们大概是要梦醒了,不,其实我们早就醒来过,只是,我们更愿意泊在苏州的园林里,谛听古人的呼吸,再赏汉唐的明月。